今天下午三点,院工会组织大家观看了红色电影——《钱学森》。时值建国70周年,影片中的情节充满了各种感动,各种鼓舞,使我心潮澎湃。电影最后放映厅各处不约而同地响起热烈的掌声,同时也让我们对两弹元勋钱学森肃然起敬。
在美国,钱学森有车有房,可爱的孩子,幸福的家庭,他的生活是那么的优裕。更重要的是那里有他的事业,上门的宾客都是在军界、科学界举足轻重的人物,自己已是名动世界的火箭专家。当得知他回国的讯息,他的老师冯·卡门先生,加州理工学院院长杜布里奇先生极力恳请他留下为美国的航天事业做出贡献。杜布里奇把形式分析的一清二楚,言辞恳切。说回到中国能做什么,当时的中国航天科技一片空白,在刚刚诞生不久的建立在农耕社会基础的新中国,他没有施展才华的舞台。“你在那儿种苹果吗?”这一个看似幽默的诘问其实何尝不是当时的事实,相信勤于了解祖国新闻的钱学森不会不知道。他的回答很平淡:“如果我什么也做不了,愿意种苹果树。”钱学森的报国情怀是多么的真挚,他回国的决心是多么的坚决,哪怕是忍痛割爱离开了他挚爱的科技事业,被美国移民局软禁了五年之后,都没有动摇回国的信念。
“我一定要让中国人拥有自己的原子弹和导弹,哪怕它的存在带来质疑和争论!”在刚刚建立的新中国,一切都需要重新开始。没有实验数据,他们就自己计算;没有实验器材,他们就自己造;没有科技人才,他们就自己培养,总而言之,电影给人的感觉就是,全国人民上下一心,齐心协力搞建设,团结一致创辉煌。
在导弹的研究建设当中,不仅钱学森,还有很多科技工作者也付出了自己的毕生的精力。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半路出家的张工农。军人出身的张工农,勤奋刻苦,通过自己的努力也成为了一名科技工作者。张工农作为工农阶级的代表,象征着为了祖国的腾飞,无数人都在积极向上的努力着。有这样的干劲,让人对新中国的导弹事业的腾飞,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看完《钱学森》这部电影,我深深的感受到祖国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勤劳朴实、艰苦奋斗的作风,他们用自己的辛劳和汗水,托起了一个泱泱大国的形象。
在他心里,国家为重,家庭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他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航天领域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钱老去矣。人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悼念这位曾改变中国科技命运的大家。
愿我们在怀念他的离去时,接棒他的精神境界,同感于他的激动,同化于他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