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
【唐】李商隐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注释】
斜:古音读xiá,今音读xié。可以读古音,也可以按现行中小学语文教学通例上读今音。
莺啼:莺鸣。宋辛弃疾《蝶恋花》词:“燕语莺啼人乍还。却恨西园,依旧莺和燕。”“啼”字语意双关啼叫和啼哭。
最高花:树梢顶上的花。也是盛开在最后的花。
【译文】
繁花似锦的春天独在天涯,天涯的红日又在渐渐西斜。
美丽的黄莺啊你若有泪水,请为我洒向最高枝的娇花。
【赏析】
最高花,花之绝顶枝也。花至此开尽矣。花开尽正指春尽,有伤春的意思。“莺啼”本指鸟鸣,从啼字转为啼哭,引出泪来,由泪转到湿,湿最高花又表示伤春。结合“春日在天涯”的表示飘泊,“日又斜”的近黄昏,加上伤春,有无限情思,表达这样深沉的情思,耐人体味,这就神韵独绝。
这首绝句,“意极悲,语极艳”。“春日”写时光之美好,“天涯”喻飘零之遥远。两词并用,便将旖旎的春光与羁旅的愁思交织在一起。第二句使用“顶针”格,重复“天涯”二字,再点题意。但是前者是泛指遥远的天边,后者是特指具体的天边,回环重复,更见低徊缠绵。春日越是美好,落魄江湖、远在天涯的诗人越是感到惆怅。而“天涯日又斜”递进一层,就更加渲染了在天涯海角,穷愁漂泊的悲凉气氛。“日又斜”是说时间向晚,一天又将过去,这就给艳丽的春景笼罩了一层阴影。日复一日,春天也将落尽红英,悄然归去。两句既包含着对美好事物的无限留恋珍惜之意,也包含着生命必将凋零之可悲。
“莺啼”本来是非常宛转悦耳的,可是由于此情此景,诗人却觉得像在啼哭。诗中啼写听觉,看花写视觉,湿是触觉,为我湿最高之花乃是意觉,这就把诗人敏锐的联想和深切的感受写出来了。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容易遭到破坏,和这位有才华、有抱负而潦倒终生的诗人的命运又多么相似!诗人所处的时代,唐王朝已经到了崩溃的前夕。诗人对国家和个人的前途深感绝望,因而生命的短暂,人生的空虚,使诗的伤感气氛更加显得沉重。诗人的悲痛深深浸透着人生挫伤和幻灭的痛苦。这首艳而凄的绝句可以说既是春天的挽歌,也是人生的挽歌,更是诗人那个时代的挽歌。
【背景】
此诗冯浩《玉溪生年谱》编于大中九年(855年),当时李商隐在梓州柳仲郢幕府。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编在大中五年(851年),当时李商隐在徐州卢弘止幕府,并云:“‘春日天涯’,点时点地。‘日又斜’,府主又卒也。‘最高花’,所指显然。冯编梓幕,大误。”刘、余《集解》云:“义山诗中,‘天涯’一语,或指桂州,或指梓州。就诗中所抒写之感情论,此诗似作于梓幕较为合理。
【作者】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