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翻译:
八月的洞庭湖,水势浩渺无边,水天迷蒙。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要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只能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注释:
1、张丞相:指张九龄。
2、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
3、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
4、云梦泽:在今河北省境内。古时云泽和梦泽为二泽,云泽在长江北,指湖北南部,梦泽在长江南,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区,后来大部分淤为平地。
5、济:渡。
6、端居:安居。
7、羡鱼情:《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这里用垂钓者比喻执政者,用羡鱼情比喻自己出仕的愿望。
赏析:
诗的前四句着力描写洞庭湖的自然景色。诗人以雄浑的笔势,夸张的手法,从正面写湖水的壮阔。开篇二句,“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点出时间,并着意描状八月中秋湖水的浩瀚(湖水平)和景象的雄浑(混太清)。它汪洋浩阔,水天相连,润泽着万树千花,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胸襟极为阔大。第二联独运妙笔,以精练警策的语言概括了洞庭湖的典型特色,以“气蒸云梦”“波撼岳阳”极形象地再现了八百里洞庭广阔雄伟的气势。前四句是在写景,但又并非纯然写景,否则下面的“端居耻圣明”就无落脚处了。同时,在景物描绘中也自然地透露了诗人宽阔的胸怀和昂扬奋发的激情。
后四句由前四句的写景转入自身,引发出不甘寂寞,积极盼世的思想。颈联五、六句,诗人以巧妙的比喻,自然地抒发感慨,用欲渡洞庭没有舟楫,含蓄有致地表明自己欲见用于世而不可得的处境,以闲居无为,愧于圣世,透露出对朝廷的忠心。这里,“圣明”二字可看作前四句写景的象征意义的注脚。这两句正是全诗的关键所在。结尾“坐观”“徒有”作比兴描写,点明诗题,照应全篇,组成一个完整统一的境界,以徒有羡鱼之情,反映了诗人不甘寂寞而又不得不寂寞的无可奈何的心情,含蓄曲折地表明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这两句,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他希求援引的心情虽不难体味,但并不太露痕迹。
总之,全诗境界雄浑壮阔,情景交融,形象鲜明,可谓状难状之景如在眼前,抒不平之意尽在其中。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的博大、壮观,构成了一幅奇景;后四句是求仕,但写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作者急于求荐,但不是低三下四地乞求,而是借写景将这一意思蕴涵其中。而且,由于前四句写得绝好,更掩饰了后四句本来会很枯燥的陈述,又不卑不亢,婉转地道出了自己的用心,艺术上自有特色。有人评论这首诗“以望洞庭托意,不露干乞之痕”,确实道出了此诗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