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夜空,有两颗明亮的星星,一颗是诗仙李白,一颗是诗圣杜甫。秋天,我到成都浣花溪边,踏着青石板铺就的小道,揣着一颗久仰的心,走到你的草堂前。这是过去常见的川西民居,中间是堂屋,两边是书房、卧室、住房。是当年唐朝一户很普通的人家。公元759年冬天,你来到浣花溪边,感觉有点荒郊野外。好在有一棵200年树龄的大楠木,你姓杜,特别注重土木,就看中这里了。第二年春天,在朋友的帮助下,盖起了草堂。你穷得叮当响,只能用视诗如命的手稿,来做廉价的商品交换。你用诗,换来松树、木槿、笼竹、桃树、李树、黄梅、花果、瓷器。有诗为证《乞大邑瓷碗》,大邑烧瓷轻且坚,叩如哀乐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你将换来的树竹花果,也写成一首诗《堂成》,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唯有大楠树,是你土生土长看中的。这些都说明,你是很用心经营过草堂的。我小时候的浙东山村,家里堆放杂物的就是茅草屋,邻里也有住草房的,对此,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你本出身名门,官宦世家,从小生活优越,天资聪颖,7岁就能赋诗。23岁第一次科考失败,是因为你太年轻,贪游玩,准备不足,而名落孙山。但,一点不影响你的抱负。你去登泰山时,以一首体势雄浑,气骨峥嵘的诗,写下了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了你年少气盛,登泰山的豪迈气概,雄视一切的宏姿与气势。鸿鹄之志,大展宏图,体现了自强不息的心胸气魄,那是何等的心高气傲。35岁,参加第二次科考。因父亲去世,生活一落千丈,你已经经历了足够的苦难和充分的准备,却被当朝宰相李林甫,以天下已没有遗漏在外的人才为由,夸赞玄宗陛下治国有方,取消了那年所有考生的落取资格,是昏君的无能。第三次考试,你不断的写诗,向权贵多次投简历求推荐,引起玄宗皇上关注,专门为你一个人出考卷,设考场,引起了全国文人圈子的轰动。但是,主考官还是大忽悠李林甫。他哪能自食天下已无遗漏在外的人才之欺君之罪,你落榜是铁板钉钉的事情了。你穷尽毕生精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此,漂泊在历史的烟云里。安史之乱前夕,你出得长安,想回望故乡。大唐由盛转衰,看到了风雨飘摇的社会,流离失所的人民。一路上的平民苍生,饿死在田头,冻死在路边,凄惨入骨。还没进家门,哭声痛心,幼子遭饿死。你心里有着刻骨之痛,却为天下苍生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你用悲天悯人的眼光,记录了真实的生活。你的别称:诗史,当之无愧。你安家草堂后,生活依然贫穷,却相对安定下来。在这里,你写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春雨,成了顶格天花板,后人谁能超越?本来平静的生活,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你的草堂屋顶被风雨卷走,一家人上无片瓦,难以度日。你心里装的还是天下黎民百姓,写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你还对俱天下贫穷人士有着深切的同情,强烈表达了劳苦大众居有定舍的渴望。这是何等的胸怀?情怀博大。观摩你的雕像,瘦骨的身体,慈悲的双眼,忧国忧民的情怀,依然弥漫着氤氲的诗意和才情。你为天地立心,为百姓立命,希望万世太平。我在现在中国构建的世界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在一带一路的足迹中,发现了你渇望,求索,追寻的思想脉络和痕迹。天地就在你心间。路漫漫,修其远,百年,千年,万年,总有人出来领风骚,搭建美好世界。你离开草堂后的生活和诗,我不敢去触碰,因为太凄惨凄凉了。用一句话概括:生前无人问津,死后直接封圣。好在后人敬仰面怀你,草堂周围,修复成原来的样子,种了大楠木、笼竹、桃树、木槿等等,历史补给你人间的温暖和安慰。端详历史,你是一个最接地气的诗人,后人直接称你诗史。眉间有山河,胸中有沟壑,你尝遍了社会底层劳苦大众的心酸疾苦。李白是从天而降的诗仙,飞流直下来到人间,浪漫地玩乐。你是扎根大地的诗圣,艰难地将现实,挥毫成不朽的史诗。大唐的星空,少了其中的一位,都将黯然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