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算上入关前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二人,共产生过12位皇帝。在这些皇帝中,康熙和乾隆最为知名,开创了所谓的“康乾盛世”,很多清朝的宫廷剧也经常以二人为题材。从康熙初期到乾隆晚年的一百多年的时间,是清朝最为繁荣的时期,各方面都达到了顶峰。
在此期间,有这样一位皇帝,虽然没有康熙和乾隆名气大,但他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此人是爱新觉罗·胤禛,即雍正帝。康熙晚年,清朝看似依旧强大,实则内部危机四伏,各种问题凸显,国库相当空虚。雍正继位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大力整顿财政,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最后活活累死在皇位上。
据《清史》记载,雍正一生勤于政事,每天批奏折至深夜,凌晨四五点钟就起床工作。另外,与父亲康熙和儿子乾隆相比,雍正后宫妃子人数也不多,一生共有过10个孩子。尽管他在位仅有13年的时间,不仅将之前康熙留下的诸多问题解决,还为乾隆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1735年,一向shenti不错的雍正突然身患重病,几天后就驾崩了,估计是他积劳成疾的原因。生命垂危之时,雍正知道自己快不行了,就将张廷玉、鄂尔泰等四位朝廷重臣叫到身边,并留下了两道密诏,让他们在自己死后打开第一道密诏,另外一道是留给之后新皇帝的。正是靠着这两道密诏,乾隆才稳坐60年帝位。
雍正病逝后,四人打开了第一道密诏,内容很简单,就是将皇位传给四子爱新觉罗·弘历,也就是之后的乾隆皇帝。众所周知,在清朝之前的历代王朝,皇帝在生前就会选出未来皇帝的继承人,一般都是嫡长子,并立他为太子。满清入关后,并没有沿袭这一制度,这样就让各皇子都有机会继承皇位,每个人都相当努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希望得到皇帝的认可。
皇帝去世前,就会将继承人的名字写在圣旨上,并指定几位心腹大臣,在他死后宣布未来新皇帝的名字,雍正也是这么干的。第一道密诏一出,乾隆就登基称帝,然后鄂尔泰等人又将第二道密诏交给乾隆,并让人宣读了上面的内容:“张廷玉怀抱纯全,忠厚供职,宣力独多每年遵旨钞缮上谕,悉能详达朕意,训示臣平易近,其功甚巨。鄂尔泰志秉忠贞,才优经济,安平易近察吏,绥靖内地,洵为不世出之名臣。此二人者,朕可保其一向不渝。”
也就是说,张廷玉和鄂尔泰二人,都是雍正留给儿子乾隆的栋梁之才,一定要对他们进行重用。但是,通过内容的先后顺序可看出,雍正将身为汉臣张廷玉放在了皇族出身的鄂尔泰之前,这很很多人不解。按照满清朝廷的一贯做法,对于有才能的汉臣始终有所怀疑,认为皇室成员才最可靠,毕竟是一家人。
如果仔细分析,就可以发现雍正帝用心良苦。他之所以这么做,并不是病糊涂了,而是刻意为之,这样就可以让张廷玉对鄂尔泰进行钳制,确保儿子乾隆能够稳稳当当地坐上皇位,并能将大权握在手中。最终,乾隆稳坐了60年的皇位,且在禅位后又当了3年多掌握实权的太上皇,一生多次下江南游玩,过得相当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