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的硝烟战火里,群雄纷争,尔虞我诈,诸葛亮对刘备至死不渝的君主情至今为后人赞扬。白帝城托孤时,刘备的遗嘱有两个中心思想,他对儿子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你跟着你诸葛大爷好好混,就当他是你亲爸!他又对诸葛亮说:“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如果这熊孩子没本事,你要想当CEO也别跟我客气。刘备死后,诸葛亮没辜负刘备的期望,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对刘备父子、对蜀汉,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刘禅写下《出师表》,句句溢满忠贞之气,感人肺腑,让人动容。可就是这样掏心掏肺的千古忠臣,尽管刘禅一口一口的“相父”叫得嘎嘣脆,刘禅在诸葛亮死后长达30年,坚决不肯为诸葛亮立庙,至今为后人争论。纵观历史,刘禅对于诸葛亮的感情颇为复杂。
《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记载:亮初亡,所在各求为立庙,朝仪以礼秩不听。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于道陌之上。言事者或以为可听立庙于成都者,后主不从。意思是,诸葛亮死后,中央和地方请求为其立庙,但朝廷却以不合礼仪为借口加以拒绝。后来有许多百姓,私自在道路旁祭祀诸葛亮,也被后主刘禅禁止。诸葛亮逝世后刘禅此举确实颇为冷漠。自古代就有朝廷或民间为了颂扬高风亮节的伟人修寺建庙的传统,尽管汉朝有规定不允许给皇帝以外的人立庙,但其实自东汉以来,很多人因小功绩立庙,以诸葛亮对蜀汉的功绩,立庙顺理成章。可后主刘禅不知道抽了哪门子的风,死活就是不愿意给诸葛亮立庙,在诸葛亮去世29年后,迫于民间压力,才在沔阳(今陕西省汉中市辖县,离当时蜀汉之都成都颇远的一处地方)为诸葛亮立了一座。
不仅如此,诸葛亮死后,刘禅立即废除了丞相制度,把原来集权于诸葛亮一身的职务和权力,一分为二,任命蒋琬为大司马,主管行政,兼管军事;任命费祎为大将军,主管军事,监管行政,让两个人相互交叉、相互制衡。
由此可见,刘禅对于诸葛亮,没有明面上那样的“父慈子孝”,可让人匪夷所思的是,两人的关系也不像其他历史故事里“主忌权臣”那样简单。诸葛亮死后,安汉将军李邈上书,含沙射影地诋毁诸葛亮的不诡之心,他以为这样做能迎合后主刘禅,哪知刘禅勃然大怒,立即下令将李邈处死了。
在刘禅心目中,诸葛亮到底是怎样的存在?小编拙见:刘备托孤时,刘禅正值17岁青春年华,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思维和判断,说是幼主,其实年龄也不算小。诸葛亮接手蜀汉后,确实尽心尽力,大权小权统统抓,大事小事通通包办,独揽大权一直到死,反而适得其反,后主刘禅完全被架空,不得不像藤蔓一样依附着诸葛亮。诚然,刘禅是尊敬甚至感激诸葛亮这位鞠躬尽瘁的“相父”的。人xing这个东西太复杂,尽管刘禅于情于理都没有不满诸葛亮的理由,可人xing总得有个出口。诸葛亮一生品xing太光辉伟大,而伟大就是一种诅咒。在伟大之下必有阴影,凡人刘禅终其一生不得不活在诸葛亮伟大的阴影之下,不然也不至于至今还作为著名的傀儡皇帝家喻户晓。所以当初刘禅坚决不为诸葛亮立庙,也就不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