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称重期间,大叔对我说:“最近这废品不挣钱,三毛收,交只能交到四毛,昨天卖了200斤,挣了20块钱,吃了一碗面就花了5块。”我连忙安慰到:“您就是不挣这20,该花也得花,更何况您还能挣呢”。大叔笑了笑:“可不是,孩子们不让我再干了,可我没事干就想收点废品挣个零花钱,最后孩子们说,我干可以,就是别把废品带回家。”说着大叔忽然压低声音“我不带回家,直接交废品站,就是偶尔带回去点,他们也不知道,我们住在两个院子里”,说完我俩都笑了。又聊了两句,便收拾停当,所有废品一共卖了九块九,大叔凑整给了十块,继续沿着我家门前的街往前走。
收废品,我们这也叫收破烂儿,过去收破烂儿的多骑脚蹬三轮儿车在三里五乡的村里沿街吆喝。尤其到了逢年过节,各家各户都会打扫卫生,是集中处理废品的时候,收废品的就转的比较频繁。现如今,把收废品的那套说词录在喇叭里,循环播放,主要工具也由人蹬三轮换成了电三轮。看着大叔远去的背影,想起了小时候跟废品有关的两件趣事。
小学一年级,有段时间萌生了挣钱的强烈想法。于是在一个周末召集了两个小伙伴,经过简单商量,一致决定去捡废品卖钱。那是1996年,距离我们家最近的废品站是在四里外的邻村,这个村过去是公社所在地,后来合并乡,就成了普通村。我们的策略是边走边捡,估摸着到了废品站,我们捡的也差不多够卖一笔钱了。街边、废旧庄基地里、大沟里,感觉可能有废品的地方,都尽可能“扫荡”到位。
大概半天时间过去,我们三个一边玩一边捡,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废品站,每个人都卖了一毛或两毛多钱。虽然自己也觉得少,但终归是人生第一次挣钱,大家都充满了兴奋,沉浸在靠自己双手挣钱的喜悦里。拿到钱,有买冰棍的,有买果丹皮的,找了个树荫坐下,美美地享受劳动成果。吃完零食,却发现了一件特别困难的事儿:剩下回家的四里路还要靠自己的双腿走回去。这对于刚七八岁的我们来说的确有些艰难,来的时候一边徒步走一边找废品已经很累,回去基本就没有力气了。
抄小道也有抄小道的不好,心里始终没有安全感。我们三个小心翼翼地往前走,谁的心里也没底。刚进入回村的一段田间小道,忽然听到背后传来一个大人的声音:“你们几个小孩子要去哪儿,我要把你们拐走!”那个年代,路上没有现在这么多的人和车,出点什么事儿根本无从求助。听到这个声音的时候我心里惊慌失措,一瞬间想到的是,也许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了。怀揣着恐惧的心理,回头看了一眼,才发现并非是什么人贩子要拐走我们,而是其中一个小伙伴儿的爸爸骑着车子来找我们,刚好在半路碰上。紧张的心一下子放松下来,如释重负,心情转眼间就由恐惧转为了高兴。孩子终归是孩子,让我开心更多的因素不是不会被拐走了,而是终于不用走着回家了。
由于村儿里辈分的关系,我管这位家长叫哥,他用二八自行车带着我们三个小孩子回了家。后来这件事一直在脑海深处完整地保存,今天又因卖废品而被唤起,印象如此深刻,因为是人生第一次挣钱,也因为当时的行为有趣且及其勇敢。人生好多时候一定要有奋不顾身的勇气和不顾一切的胆量。
另外一件事儿,发生在初二,有消息说中考要考英语听力,为了应对考试,需要提前练习,老师也把需要哪本书告诉了我们。当时不像现在书店这么多,也不像现在网购这么便利,最便捷的方法是向高年级的同学借书。刚好我家有一个亲戚刚初三毕业,如果能从她那儿借到这本书就太完美了。老妈带着我去了她家,谁知道,因为亲戚毕业了,两天前刚整理了旧书卖到了我们村新建的废品站。
当时内心有小小的庆幸,感觉借不到书就跟不用学了一样,总算给自己的懈怠找到理由了,格外轻松自在。
不料,我妈二话没说,骑着自行车就带我来到了废品站。经过跟废品站老板简单交涉,让我们进了门,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废品站里面是什么样子,一堆一堆废品像一座座小丘陵,一眼望不到头。他指着一个垃圾堆说:“这是他们家拉来的,你在里边儿找找,也许有,如果这里边没有,那别处就更没有了。”
我俩开始一点一点翻,一件一件找。皇天不负苦心人,那本书居然真的被找到了。我记得清清楚楚,是本32开绿皮小书,上面写着我家亲戚的名字“陆建青”。被老妈的执着所惊呆的我再也不敢有任何不好好学习的侥幸心理,抱着这本书如获至宝,下定决心要好好练习听力。
回头想想,在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涯中。老妈总是尽可能的为我提供一切学习的条件。因为她坚信好好学习会有出路,人只能靠自己长本领。她总会在最恰当的时候告诉我不能放松,不能停止脚步,告诉我还可以努力一把。感激她这种另我终身受用的鞭策,牢记“原地踏步就是后退”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