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所在的考点,是我曾经读书的母校古城中学。离开母校二十余年了。如今,故地重游,已物是人非:曾经熟悉的小路、校舍,如今已是高楼屹立、窗明几净。校园的道路旁是绿荫婆娑的法桐,细雨中叶儿正绿得滋润。走在曾经漫步的操场上,极目远方的天空,烟雨迷蒙……我给女儿不停地指点、讲解着,女儿听着我激动的回忆,哈哈地笑着。
在饭桌上,我回忆起当年中考的情形:那是1985年的初夏,我所在的高耀中学位于洪箭路的末端,洪箭路蜿蜒东去,那时过往的客运车辆却很少。路上的多是自行车和手扶拖拉机,那个年月赶路能搭乘拖拉机简直是一种奢侈。中考前夕,校长多方打听,才联系了三辆手扶拖拉机。中考那天,我们挤挤揍揍,一路嘻嘻哈哈地上路了,平时男女间从不说话的羞涩和沉默被打破。毕竟是第一次出门,同学们欣赏着沿途的风景,互相打趣地开着玩笑,全然不顾柴油机的噪音和突突突冒出的黑烟。经过近一个小时的颠簸,才到了考点古城中学。登记住宿后,我们这一群乡间的孩子,好奇地看着琳琅满目的商品,像一群叽叽喳喳的鸟儿,在大街上游逛。我还意外地发现街面上竟然有一家毛主席他老人家手迹拓印的新华书店,当时的惊喜不亚于发现新大陆。可店门紧闭,一打听要看书买书明天才行,我只好悻然离去,可在心里默默记着。第二天中考间隙在别的同学甄别答案的争论声中,我约了几个同学,终于走进了书店的大门。嗬,多少梦寐以求的名著赫然眼前,我的心厉害地跳着。记忆犹深的是当时买了二本书,一本是李存葆的《山中,那十九座坟茔》,一本是《陈祖芬报告文学选》。同学关心地责备我:你全买了书,明天吃啥呀?我嘿嘿一笑:凑合着就过去了。紧张的中考结束了,我们又乘上突突冒烟的拖拉机返回,车行至龙山岭迂回的慢下坡时,我的书包被弹了下去,那两本散发着墨香的书重重地摔在尘土飞扬的大路上,我当时壮士一般从正在行驶的车上纵身跳了下去,由于巨大的惯性,我摔了个尻子蹲,半晌子起不来,手掌也咯出了血,我忍着痛,将两本心爱的书紧紧地抱在胸前,泪痕的脸上浮出笑容……
听着我的往事回忆,女儿一直未言语,沉浸在我和书的故事里。我告诉女儿,中学时代我阅读了那个时期全国大多数文学期刊和名著,同时文理兼顾,没有偏废,在1989年那个蝉声渐软秋叶飘飘的秋晨,我终于走进了省城师范大学的校门。女儿听着我的故事,神情肃穆、坚毅,我分明从她稚嫩的面庞上读到一种坚定,一种欣慰……我的心也宽慰、明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