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月上了新闻的夜,赏月。
皓月的光辉可以洗荡世间阴霾,但普通的月夜我是不会特意赏月的,只有上了新闻的“超级月亮”才能激发我的兴趣。“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西湖七月半》中写市井之徒看月的文字总让我想到自己。赏月已成为一种市井之徒的潮流。追随新闻的播报赏月总让我捕捉到一种共鸣,给我一种隐秘的安全感。月光直直照进眼底,在空荡的心房中肆意倾洒。
孤独地追随市井之徒的领潮和热点话题加入庞大群体的共鸣,获得归属感和安全感。共鸣就是我知道许多双眼睛正透过望远镜看着月亮,无所谓故作看月之态还是真的用心赏月,dou义无反顾地在庸俗边缘徘徊。
晚间六七点钟,刷微博。
忍不住用相机记录最后一抹炽烈的橙红色逐渐黯淡的景象。几点蓝色、粉色、浅紫色揉碎在淡淡的白色里。偶然间在微博里翻到一张相似的夕阳——找到共鸣。一切风景都是观察者的自画像。开阔或逼仄、明亮或隐晦的风景,映射出拍摄者的心境。用相机记录转瞬即逝的光影,它下一秒便会成为回忆。不敢妄自评论热点事件的是非,但在评论区里看见和我想法一样的人还是忍不住在心里支持他。有人夸奖我喜欢的人,有人批评我讨厌的人,我感谢他说出我不敢说的话,然后嘴角不禁上扬。
更多的时候,把脸贴在冰冷的窗户上看窗外。
透过窗户,看见过去的自己,未来的自己,可能的自己,产生共鸣,为我们的孤独。
楼下的整个街区像一本每时每刻不断变厚的回忆录。路灯低着头哀悼从他面前不断逝去的人面、车流、背影和白昼,昏黄的眼泪在暮色中流淌、流淌,又从发电厂源源不断地涌出。道路很多,通往官场、职场、情场、名利场……路上的行人形形色色,有边吃边走的人、低头看手机的人、推婴儿车的人、发小广告的人、街边流浪的人、坐轮椅的人、热闹的餐厅里独自坐在窗边的人、蹲在街角痛哭的人、徘徊在街边神情可疑的人……
一个汹涌的我,一群矛盾、彷徨、迷茫、焦灼、哀伤的我们。
所有人都不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所有人又都是同一个人,独自来到世上,孤独地走自己的路。小心翼翼地藏起没人会好奇的秘密,独自品味悲喜。不敢轻易忘却还没和别人分享的故事,期待着有一天和别人产生共鸣。
孤独地在人群中寻找共鸣,却只找到对孤独的共鸣——不能共享,只能共鸣。
习惯了在风潮中卑微地迎合,习惯了捕捉并珍视细微之处的共鸣,习惯了当个偷窥者看哑剧般的街景。所有的城市人都是一个人:游客、顾客、流浪者,在疲倦中亢奋着、在茫然中坚定着、在落魄中苟活着……但当每个人背上不同的命运之后,成为千千万万个人。他们在摆脱孤独之后陷入加倍的孤独。他们相信只有自己靠得住,吝啬共鸣的想法,保持沉默,失去共鸣的欲望。他们习惯了共鸣难求的生活,习惯了对共鸣苦涩的追求,习惯了与别人产生对孤独的共鸣。
共鸣难求,止于孤独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