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电影中郭斌这样对巧巧说,而事实也正是这样,所以这部影片讲的就是人在江湖里的遭际与情义。
影片内容是这样的:巧巧与郭斌是山西的一对恋人,郭斌每天在外面呼朋唤友,在江湖里有许多兄弟,同时也和许多仇家结怨,而巧巧的愿望则是可以尽早与郭斌步入婚姻,给自己的父亲建一套房子。但巧巧的幻想却被两声枪声打破了,某天晚上郭斌被仇家围追堵截,情急之下,坐在车里的巧巧为了救郭斌于危难之中,持起了放在副驾驶座上的枪,往天上开了一枪,巧巧的人生也因为开枪而改变。
待到巧巧刑满释放已是五年后,巧巧乘上了轮船寻找郭斌。但郭斌此时却穷困潦倒,身边的兄弟,曾经的意气风发已荡然无存,所以巧巧的追随此时对他来说就是一种累赘和讽刺,他决然的放弃了巧巧,而巧巧也因此踏上了自己曾经不愿意踏上的江湖之旅。她在高级酒店里碰瓷儿,骗走了摩托司机的摩托,要回了自己遗失的钱包,还在家乡自力更生开了一家麻将馆。郭斌则更加落寞了,中风之后被巧巧接回了家乡,但还是没有改变江湖老大哥的作风,还和曾经的兄弟大打出手,还是巧巧解了围。
随后又过了几年,巧巧去车站接已经要坐轮椅的郭斌,而郭斌在巧巧的麻将馆待了数日之后还是决意离开,电影的镜头最后聚焦在监控里巧巧的凝神的表情上。
这部电影采用了三段式结构,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使得电影要呈现的内容聚集在一起,并且这三段式的建构本身也就体现了影片的主题:在第一段中,巧巧不愿意涉足江湖,但却为了郭斌向天开了一枪,便接受了五年的牢狱之灾。在第二段中,隐去了巧巧五年的牢狱生活,直接从巧巧刑满释放开始,她踏入了江湖,并经历了一系列的人,奉节酒楼食客,摩托司机,小卖部老板……在江湖里纵横的同时,她变得越来越成熟,对于郭斌也由有情有义变为了无情有义。在第三段中她因为江湖义气将郭斌接回了麻将馆,但两人的世界观终究不一样,郭斌不能忍受自己江湖老大哥地位的没落,最后离开了巧巧。这三段展示了巧巧的生活轨迹,也展现了巧巧的心路历程,她的初心虽然不在江湖,但她就是江湖的女儿,在江湖里可以自在地顽强地生活。
巧巧体现了真正的江湖人有的那一种随遇而安的韧性,而郭斌则相反,他一直固执地认为自己喝了五湖四海酒,永远是江湖人,但他却不能与时俱进,最终也注定会被时代抛弃,他不是江湖里的人,他只是一个沉溺于幻想与陈见的懦夫。所以有人说:“《江湖儿女》其实可以理解为《江湖女儿》。”我也认为是这样。
影片里的音乐设置得很好,极其富有年代感的音乐将人带入到那个年代,《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既是显示了那个年代流行音乐的风格,又展现了女主角巧巧当时对爱情的态度:也许她五年后去寻找郭斌早就不再奢求爱情了,而只是为了与过去告别。后来巧巧也曾经想过逃离,要与小卖部老板去边疆生活,但最后还是决定接受糟糕的现状,承受命运的考验。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当巧巧在杳无人迹的地方看到不明飞行物的时候,她便有了身在江湖、心在别处的心理慰藉;但郭斌却没有这种慰藉,他的全部身心放在那逝去的江湖,故当江湖远去,他的满腔抱负,他的一片雄心都随之远去,只留下行尸走肉的空壳。虽然在电影中这句台词是郭斌说出来的,但他只是为了彰显老大哥的气魄,却远远没有理解这句话的真谛,反而是巧巧最终理解了。
正如火山灰是火山爆发后的产物,是毁灭之后的存留,它却又是肥沃的土地,滋养着花草树木一样,巧巧懂得:时代风云变幻,仍能存在世上的人就像那火山灰,是最纯洁的东西,他们身上也孕育着新一线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