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西汉时期名将,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虽然只是一介马奴,但汉武帝在位时曾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卫青能征惯战,帮汉朝开拓了北部疆域,是中国历史上为人熟知的常胜将军,更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草根命运英雄莫问出身
卫青的父亲是一个叫郑季的小吏。郑季曾在平阳侯曹寿府中做事(曹寿的夫人就是汉武帝的胞姐平阳公主),与府中的奴婢卫媪私通,生下了卫青。女婢卫媪还有3个女儿,后来做了汉武帝皇后的卫子夫就是卫媪的小女儿。除卫青之外,卫子夫还有两个弟弟。
卫青少年时去投奔了父亲郑季。然而,郑季并没有善待他。卫青以一个私生子身份在郑家过着奴隶般的生活。他被驱赶去放羊,郑季其他几个孩子完全没有把他当兄弟对待。卫青的少年时代饱受屈辱与艰辛,他也一直没有使用父姓,而随母姓卫。
草根出身的卫青
后来,卫青离开郑家,回到平阳侯府做了平阳公主的侍从骑奴。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卫子夫被选入皇宫之后,卫青开始被任命为建章宫监、侍中。卫子夫被封为夫人之后,卫青做了大中大夫。至此,骑奴卫青的人生际遇出现重大转机。
都说人不可貌相,卫青虽是骑奴出生,却用自己的军事天赋和能征善战向世人证明了万事皆有可能,英雄不问出身。
马踏匈奴的“不败”将军
西汉前期,匈奴军长期威胁西汉王朝政权的安危。汉武帝之前,西汉王朝对匈奴大多采取被动防御策略。汉武帝即位后,国家经济实力、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等得到加强,再加上马邑伏击战后,汉匈关系进一步恶化。汉武帝毅然决定提拔后起之秀,拜卫青为车骑将军,出征匈奴。
虽然卫青是首次出征,但他在战斗中勇猛非凡,领兵打出长城,shenru匈奴境内,直至龙城(匈奴单于祭天和聚会首领的地方),斩敌700人,取得初战胜利。其余三路,公孙敖损失了7000人马,李广战败被匈奴俘获后于半路逃归,公孙贺则是无功而还。汉武帝看到只有卫青胜利凯旋,非常赏识,加封关内侯。
决战匈奴
之后的卫青不断创下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等战绩,更有七战七捷,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
卫青最被人熟悉和称赞的是漠北大决战,可以说这是一场把他智慧与勇气发挥到极至的战斗。面对种种不利条件,卫青制定了固守的战略,以坚固的战车防御抵挡匈奴骑兵的冲击。而当黄沙突起的时候,卫青却又展现出他少有的果断一面,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命令主力部队迅速进攻,在匈奴阵脚已乱的情况下发动突袭,终使得匈奴全军溃败。
漠北决战中汉军大破匈奴 趁胜追击
漠北决战歼灭匈奴军三万多人,俘获匈奴数万,取得了堪称是汉匈战争决定xing的胜利。从此,汉朝取得了对匈奴战争的主动权,匈奴则退缩在大沙漠以北,再也无力发动南侵。
卫青并不是歼灭匈奴最多的将领,但是他确实是汉匈战争里贡献最大的将领。他打出了汉朝反击匈奴的第一个胜仗,粉碎了“匈奴不可战胜”的神话,使汉朝将士树立了必胜匈奴的坚定信念。
权利阴影下的智者
“将军卫青,彪炳煌煌”,除了绝世战功,卫青谦和仁厚的为人之道,超然无争的处世态度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典范。他率军与匈奴作战,屡获战功,但是从不结党干预朝政,对将士爱护有恩,对同僚大度有礼,位极人臣而不立私威,因而威望很高。
《史记》对卫青的评价是四个字:仁善退让,说卫青是一个于贫贱中成长,为人仁慈,爱护部属,遇事谦虚退让、温顺和气的将军。非常符合中国传统士大夫文化对一个手握重权、领兵打仗的将领的要求。就连对皇帝外戚评价苛刻的司马迁,对卫青,也只能说他“以和柔自媚于上”罢了。
仁善退让、爱护属下的卫青
卫青从未恃宠而骄,也不会居功自傲。这个从奴隶成长为将军的男人比很多当时之后的贤达之士对世事人心都看得更透彻。他知道,他和他的卫氏家族所拥有的一切,可以说是自己浴血疆场,用鲜血和武力换来的,却更是皇帝的恩赐。要保住自己和家族的富贵荣耀,他唯一要做的,就是保住皇帝的宠信。所以,皇帝新宠王夫人母亲生日,卫青会主动献金贺寿;李广贻误战机自刎,其子李敢怨怼卫青将他打伤,他也绝不声张;部下建议他蓄养门客,以博取天下文人贤士的赞誉,留取千秋美名,深谙皇帝喜恶的他断然拒绝……
传奇一生平淡收场
卫青一生传奇,卫氏家族也在其胞姐卫子夫的努力下辉煌一时,然汉武帝晚年的时候,因为听信奸臣挑拨,废掉了仁厚的太子,最后太子不堪受辱自杀身亡。而太子的母亲卫子夫也因站在儿子的一边倍受汉武帝的羞辱自缢而亡,为此受牵连被杀的还有卫子夫的两个女儿和卫青的长子,以及卫子夫姐姐一家。
卫家覆灭
自此,卫氏家族由兴极一时到走死逃亡,退出了政治舞台,只是这件轰动一时的大事没过多久,汉武帝就发现自己当初对这件事的判断是错误的,为此他发了“罪己诏”,可是,一切都已时过境迁,死者怎能复生,这就是大将军卫青家族的兴盛到衰落的整个过程,令人欣慰的是,由于卫青一生都很谦逊,直到死都享受着崇高的荣耀,后来发生的一切他都不知道,对于他本人来说可算完美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