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凤凰山,恰遇雨天。皆因这山融“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庐山之幽静,黄山之奇特,峨眉之秀美”于一体,不去一游,便觉可惜。而走进凤凰山,又隐没了雨的踪迹。来到仙人湖,但见山间小溪蜿蜒,流水淙淙,多有几分欢快。沿溪而上,树木葱茏,雾气如雨,翠绿如滴,不远处有亭台楼阁掩映在雨雾林间。仙人湖中,有白色的八仙雕像,或坐、或站,或歌、或舞,飘然欲仙,令湖光增色。相传八仙参加完王母娘娘瑶池蟠桃盛会后,便四海同游。那天,八仙在云端驻足往下观看,呈现一个层峦叠翠、树木葱郁、紫气升腾、山水相依、俊美秀丽之地。曹国舅就对众仙说:“此地有如仙境一般,何不下去一游?”众仙按下云头降至聚仙台,问土地神:此乃何山?土地神告曰:此原为熊山。唐太宗李世民东巡至此,凤凰拜祖,龙颜大悦,御封此山为“凤凰山”。八仙闻过大喜,不知谁说道:“凤凰山美如其名,秀美可餐。既然来到这般仙境,我们何不畅怀痛饮几杯?”于是,八仙相邀至湖心岛,一边赏湖光山色,一边举杯痛饮,不觉酩酊大醉。便得名“仙人湖”。
继续朝山上行。雨后雾气升腾却并无下雨之意,正给了我们登山的机会。与同来的伙伴一起合计上山的路线和方式,年轻的那拨人选择了坐索道;中年以上的我们自然就以爬山为乐了。雾大路湿不可怕,问好了路线和目标,我们都信心满满地去爬山。
进入西山景区,往前走200来米处是凤凰洞。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御驾到此游玩,手持长杆探洞,听到洞内百鸟齐鸣,只见一对凤凰在百鸟簇拥下飞出,落在太宗对面的山石上,对李世民三拜,然后翩翩起舞,五彩缤纷,光耀夺目,而后率百鸟向东南飞去。当时,文武百官一起跪拜,齐声说:“凤凰神鸟也,非真龙天子不能得见。今凤凰拜祖,愿吾主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宗大悦,触景生情,遂赐山名为凤凰山,山洞为凤凰洞。凤凰洞是螺旋式向上的,洞口不大,里面也不宽敞,大概仅能容两人并行。洞内宽窄不一,曲径通幽,有各样阶梯一步一步向左、向右,向上、向前,有时可直立,有时需躬行。可能因连日多雨的缘故,但见洞里流水哗哗,人朝上走,水往下流,每一级不规则的台阶都积着水,稍不留意,那流淌的水就会溅湿鞋面。用手触到洞壁,湿漉漉的,而水则是冰凉的。这洞里,没有其他溶洞特有的炫目灯影,五彩亮光,仅有微弱的灯光折照着眼前的路。洞内除了幽暗、狭小,并无特别之处,倒是有一似龟的大石头卧在洞里,用手去摸龟背,湿润透凉却带喜气。前面一洞壁上,则不知是何时何人刻下的一副凤凰涅槃图,彩色的,借光亮看格外醒目,大约是对凤凰洞传奇故事的一种解读吧。记不得转过了几道弯,也不知低下过多少次头,当看到头顶上有一束光亮时,总算松口气了。此时,只觉身上的衬衣全湿透了,也不知是雨水还是汗水,但内心却趋于平静。人,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感受大自然奇妙和险峻带来的愉悦。出得洞来,风儿一吹,顿感世界之开阔,天地之宽广,真想对着这山大喊一声:我来了!
凤凰洞原是被截为两段的,在此处有两个选择:一是继续从前面的山洞向上走;二是也可绕开山洞从旁边的山路朝上行。这时,在洞口旁已有两个小伙子正欲与人同行。他们说这个洞要更窄更陡更险一些,想结伴而行。看我们的兴致颇高,俩小伙子也乐意与我们同往,便在前面带路。我一看,这洞确实更窄、更陡,爬上去更要格外小心。每一级阶梯上都蓄着水,每一步都需小心翼翼,而主要是洞里面几乎就没有灯光,俩小伙不得不用手机电筒照着前行。我们跟在其后一步一趋,相互提醒小心点。有一个地方太窄小,我走都有些困难,就提醒身后人称西北王的大个注意安全。相比前面的洞,这路并不长,仅攀爬了几分钟,就再见光明了。走到洞外,大有“无限风光在险峰”之感。再看山下雾更浓了,雾深不知处更减少了我们对登高望远的恐惧感。看着眼前各种巨大怪异的山石,我们饶有兴致。
在凤凰洞外稍有停歇,又翻越到一个有栏杆的巨石上,这里多松树,只听松涛阵阵,松针上还挂着雨滴,像珍珠般惹人怜爱。透过密雾,近看松树更显苍翠。记得有一幅著名的黄山迎客松画,实为当时的经典之作,被挂进了人民大会堂。我没去过黄山,也不知那松是否还健在。而此刻就在这山上,都可找到酷似黄山迎客松的松树了,随手一拍,那雾雨中的凤凰松就有了别样的美感,仿佛在招手欢迎我们呢。于是,我建议大家在此拍照,把雾中的凤凰松留在记忆的相册里。从镜头里每个人的笑意中,我们分享了更多快乐。不是吗?凤凰山石缝里生长出的松树,每天都以博大的胸怀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它示人的正是“我是凤凰山上一棵松”的峻美与自豪。
前面又见一巨石平台,上面刻有“仙人座”几个大字。坐上圆石凳,面朝“仙人座”,大家都在寻找“羽化而登仙”的感觉。在凤凰山石前留个影,雨雾山上唯我们是中心,忽然有人脱口而出:“山高人为峰”,把一种高高在上的惬意写到了脸上。不一会,登临烽火台,看那山石十分好奇,烽火台上的石头好像是人一块一块磊上去的,它们相互叠加,抱团挤在一起,虽经风吹雨打,岁月洗礼,那些圆石、巨石依然巍峨地屹立在那儿,呈现出千姿百态。不知有多少人从石头上走过、踏过,但这石头仍然是那样坚挺,永葆初心。也难怪旅游家、金融作家许曙明会去写凤凰山的石头的,那雄伟、壮美、硬朗、大气的石头,真令人可赞、可叹!“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这充满灵性的石头所在,也许正是凤凰山的魅力之所在吧!
从烽火台下行,穿过一片生态树林,再经过一段不甚规则的、向上的狭窄通道,就登上了酷似罗汉的罗汉峰。罗汉峰上可以遥望将军峰、老牛背、天下绝等景点。因时间关系,我们没在此多停留,仅在西北王的导演下,站到悬崖边,眼望远方,念起毛泽东诗词,摆起pose耍起酷留了一个影。又经过一段下了再上的险路,我们又站到了将军峰。将军峰的石头怪异圆润,松树挺拔多姿,且多有造型。看着这奇峰峻岭,西北王又教我如何从不同角度去拍松树。经他一点拨,再看这满山云雾笼罩,虽然光线不够通透,但雾中之松也别有诗意,拍出来的片子多了水墨画的韵味。原以为将军峰一定是充满豪气的,但却被告知这里曾是东汉彭城相薛礼将军被人迫害的避难所,倒也显得有些悲催。历史就是这样,英雄也难免有落难的时候。收拾好心情,我们英雄般地向凤凰山发起了最后的挺进。
都说凤凰山最难的就是翻越牛背山了。因为在这段山路上是没有回头路可走的,你只能往上爬、向前行。此刻,我们正踩在被称着“牛背”的山路上。和我们初上山那用石头铺成的阶梯路比,这山路兼具了陡和险。你看,一人来宽的山路,全是被人在山石上一钎一钎撅出来的,两边护栏杠焊在石缝中还算牢固,但雨后雾天里栏杆都是湿的,滑溜溜的,害怕的人万一握不住,会是什么结果?回头向下看,浓雾密布,你根本就看不到山底下是什么。向上攀登的时候,前面的人一个接着一个,你会觉得那路似乎是望不到头的。开始,我还兴致勃勃地用微单或手机拍人们翻山越岭的镜头,到后来就不敢拍了,担心一不小心手机或相机会掉下去,更担心人也一不遛地滚落了下去。自己摔个粉身碎骨倒也无所谓,如果殃及了他人呢?真是不敢想象。于是,我不再想什么,只默默跟着前面的人向上攀去。大约爬了一半的时候,心里不知咋的还是“咯噔”了一下,镇了镇,我拉紧栏杆再向上时就好了许多。我知道,在这个队伍里是没有退路的。当然,靠右手边,还有一条路,好像是专为攀岩者设计的,撅出来的路就是如三角形的脚坑,可伸进前脚攀爬,但却更具危险性和挑战性。其实,有一会儿,我还有跨过去走那路的冲动,因走那边的人少啊。不过,为安全起见,我还是打消了那念头。此刻,有个年轻人“嗖”地从那边山路向上攀爬而去,显得轻松自如,快步如风,一忽儿就超过了我们。随后又跟上来几个少年,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一步一步跟在那年轻人后面。我有些羡慕起他们来。跟着爬山的队伍,感受攀登险峰的苦乐,即使穿着皮鞋,我也仿佛如履平地一般,不再害怕。回头望望山下,除了一片白雾茫茫,什么都看不到,便少了恐惧感。不知过了多久,终于走过了第一段“华山”道,我有种说不出的喜乐。这里有一个小平台,可供人们在此歇脚,缓解疲劳。但仍见几个恐高的年轻人,蹲在一块山石前打起了退堂鼓,直嚷着喊着要往回走。看看被浓雾遮盖的山峦,再看看前面陡峭的山路,我告诉他们说,这里哪有回头路可走?你们快向前看,往上走一段不就到了吗?接着,我又大声说,大家再坚持一下,走到前面的山头,我们就胜利了!他们问,真的吗?我说,是啊,你们看上面的人不是都到了吗?他们还招着手呢!其实,对前面的路我同样是不知的,当时只是为给大家鼓劲加油才这样说的。在与大家的相互鼓励下,我们终于顺利地翻越了“老牛背”,走过了“百步紧”,来到了计划中的最后一站——玻璃栈道。曾看过有人走玻璃栈道的视频,那种面对悬空而建的玻璃栈道的恐惧,测试着人们恐高的心理。而这次也许是大雾的原因,走上玻璃栈道,往下看除了雾还是雾,什么都看不见。为防滑,套起防滑鞋套走在玻璃栈道上,没有出现滑滑溜溜的情状,这高空便少了大声尖叫和惊吓害怕的声音,还有各种窘态。栈道不长,只几分钟功夫就走过去了。我们一行人在此留下了凤凰山高处的合影,虽然是满山雾气,但更多的是一种精神气!
在登山的人群中,我本以为自己算是年纪大的人了,但没有想到的是还有几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也在其中,看样子至少年过七旬。她们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向前行,没有丝毫退缩之意,倒是我在为之捏着一把汗呢。翻越牛背山时,又听说还有一位八旬老翁也在其中,虽不曾见到这位老人,但我从内心真的是佩服他的。二十年后,差不多我也到了那样的年纪,那时的我还能再上凤凰山吗?
忽然想起上山前的一块巨石上刻下的几个字:此山不老我曾来。是啊,在雨雾中,我们慕名登临凤凰仙山,感受了大山的雄伟、险峻、奇美、壮观,这可是我们一生的记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