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子参加高考的家庭,总是难以忘却7,8,9这三天。
校门前满满的人群,再看那悬挂的横幅,以及超乎常规的交警维护,告知人们:又到高考时节。
路边,我遇一熟人,这位考生的母亲说:“咱得赶快走!儿子马上要出考场了。”我很诧异:“你在这不就是等儿子的吗?”这位母亲解释说,儿子的脾气很倔强,坚持不要人送考,还说,谁要送,就让谁去考。做母亲的到底不放心,就骑车悄悄跟在儿子后面。途中遇一邻居打招呼:“送儿子考试去?”吓得她忙打手势禁住对方问话,幸亏儿子在前面未觉察。
我孩子高考那年,我也和许多考生家长一道坐在考场学校门口的马路边上,不少路人向我们投来惊奇的目光。今天,我也以路人的身份在考点外领略这份惊奇。看到比那年更多的学生家长,我却没有丝毫惊奇感,徜徉在我所熟悉的殷殷期盼的目光中,反而多了一份理解。
记得那年高考前,孩子也反对送考,但高考那天,我骑上自行车,在孩子母亲的絮絮叨叨叮嘱下上了路,儿子知道我在后面送他,并未表示反对。家长送孩子高考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考场的边都挨不上,能帮什么忙呢?参加高考的孩子谁都觉得自己是大人了,拿古话说:是举子了。可在家长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
天公作美,气温不高,还下起了小雨,可守候在校门口的家长,丝毫没有离去之意,他们在谈论着,期盼着。。。。。。一位孩子的姥姥因为孙子参加高考特地蒸了糕,包了粽子,寓示“高中”;一位考生的母亲翻箱倒柜找出十多年前的旗袍,尽管穿上身略嫌紧点,但据说能助孩子“旗开得胜”。
谢天谢地,随着交卷的铃声,校门打开了,涌向校门内的家长和涌向校门外的考生,象两股激流汇合了,招呼,询问,议论,递毛巾,送饮料。。。。。。还有一位家长手捧一茶缸子桂圆茶,目光在人海中搜寻着。。。。。。
孩子出来后,我忍着不去询问考试的情况,怕问出什么不好的情况,更怕干扰他后面的考试。
7,8,9,三天高考终于过去了,尘封多日的电视机打开了,寂静多日的家庭好像恢复了生机。记得孩子在赴考最后一科目前,特地换上了球鞋,说是与同学相约,一考完试就去踢足球。我想劝他休息,又不忍拂去他的兴致,是该让他解放一下了。
高考之月的7,8,9这三天是难忘的,高考之年的7,8,9这三个月也是难忘的。高考后的7月是耐心等待的7月,孩子的心情有时也忐忑不安。我常试探着问他:“你估计考分如何?”他回答倒干脆:“不知道!”他不想说,我也不便多问了。
焦虑也罢,不安也罢,无论你心境如何,时间总是没心没肺地按照自己不紧不慢的节奏固执前行。8月,是翘首期盼的8月,随着考分公布日子的临近,明知迟早会知道,仍按捺不住,跑学校,问同学,访招办,千方百计地打探。考分终于出来了,忐忑不安的心平静了一半。直至收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期盼的心情才转换为满腔喜悦。孩子则日日外出,与即将各奔东西的同学相聚。
报到之日,校园里热闹非凡,天南海北,南腔北调,家长比新生还多。把孩子安顿下来,该想的都想了,该说的都说了。我们也该回去了,临行时自然又向从未出过远门的孩子叮咛嘱咐一番,孩子听得都有点不耐烦地说:“我耳朵上都起老茧了。”
每年高考都引起人们的回忆,无论是欣喜,自信,焦躁,沮丧,但我总认为:“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更何况“条条大道通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