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绍兴是历史文化名城,她不但有水乡、桥乡、酒乡的美名,更有名士之乡的盛誉。这里山青水秀,景色宜人,东晋画家顾恺之说她是“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到了唐代,这里成为唐诗之路的起点,李白、杜甫、孟浩然等400多位著名的诗人都被这里的山水所倾倒,吟唱出千古传诵的诗篇。李白说:“镜湖(即鉴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杜甫说:“越女天下白,镜湖五月凉。”其余众人莫不从心底发出由衷的赞叹。
稽山是会稽山的简称。它横亘在鉴湖之南,蜿蜒起伏数百里,重山叠岭,层峦迭巘,山势挺拔而险峻,或巉岩突兀,或怪石嶙峋,或陡峭如壁,或拔地而起,其主峰则在绍兴。史书载,大禹治水功成之后,曾在此会稽天下诸侯,遂有会稽山之名。山麓有大禹陵、禹祠、禹王殿供后人祭祀与凭吊。春秋时,越王勾践以该山为基地,卧薪尝胆,报仇雪耻。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南巡会稽,为祭奠大禹,宣扬功德,命李斯手书铭文,勒石树碑,碑名《会稽刻石》。到了隋朝,会稽山成为“四镇”之一的南镇,每年的立夏日,朝廷便派官员到越州隆重祭祀山神,以祈求四方安定。
黄帝在会稽山“阳明洞”曾建有侯神馆,大禹在这里得到治水秘笈“金简玉字书”,治水功毕,还书该洞,后人称其为“禹穴”。因环境幽静、秀色可餐,南朝诗人王藉用“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来形容它。唐代,洞旁建龙瑞宫,有贺知章书《龙瑞宫记》摩崖石刻。会稽山为佛道释三家胜地。高僧、老道、名士们纷至沓来,香炉峰、龙瑞宫、云门寺、柯岩等,便成为后世人顶礼膜拜的地方。明代大儒哲学家王守仁曾到“阳明洞”筑室隐居读书,故自号“阳明子”。王守仁的道德文章名扬中外,人称其为王阳明先生。
如今的会稽山一带,不但把历史胜迹如中郎吹笛的柯亭、书圣修禊的兰亭、米芾痴迷的柯岩等修复一新,还开辟了会稽山度假村、委婉山(含龙瑞宫)景区、百鸟园、香林花雨景区等度假游乐的场所,许多休闲农庄,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呈现在世人面前更为称奇的是位于会稽山脉新建的大香林兜率净土,其规划面积1300亩,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由兜率天宫和会稽山龙华寺两大建筑群组成,堪称国内单体最大的皇家风格的佛教寺院。龙华寺和兜率宫的建筑风格传承了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的精华,殿堂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佛像造型生动,惟妙惟肖,令人叹为穷极工巧,气势恢宏,成为佛教建筑艺术中最具魅力的代表作。
会稽山的群峰造就了清澈峻急的三十六条溪水,这些溪水一路奔腾北下,有若耶溪、柯水、夏履江等等。溪水带来的泥沙,在钱塘潮的烘托冲刷下,不但形成了一大块河道如网的平原,而且还孕育成一个逶迤三百里的鉴湖。唐代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曰:“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鉴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当年的他已八十六高龄,在离开鉴湖五十多年后,发出了对家乡和世事的无限感叹。宋代秦观在游览鉴湖时,留下“翡翠侧身窥渌酒,蜻蜓偷眼避红妆”的名句。陆游的《湖塘夜归》对鉴湖有“云边筑舍分南北,陌上逢人半醉酲”之说。明袁宏道诗曰:“钱塘艳若花,山阴芊如草。六朝以上人,不闻西湖好。”
说到“窥渌酒”和“陌上逢人半醉酲”。的确,以鉴湖水为辅料而酿制的绍兴酒,千百年来,不但名闻遐迩,声誉中外,也是绍兴人最爱喝的老酒。过去,绍兴人几乎家家户户每到冬天就会酿酒,因而绍兴便有了“酒乡”的称呼。知情人都知道,如果离开了鉴湖水,外地就是邀请了绍兴的酿酒高手,备足了同样的原料,酿造出来的黄酒就大为逊色,无法媲美。
我不厌其繁地介绍了稽山鉴水,因为这是家乡的山水。虽然国内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说法,可是在我看来,家乡山水才醉美,才真正是名闻天下堪称第一的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