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并不遥远,近在咫尺,却也因为种种原因,回去的次数已经愈来愈少了。直到有一天,终于迈进那扇锈迹斑斑的大门,趟过满院的杂草,环顾我的出生地,再也找不到昔日的欢乐时光,满腹的失落感漫上心底。开锁进门,突然看到墙上挂着我第一天上班时买的皮包,几本小人书依旧完好地躺在里面,满心的欢喜。看见小人书,我就会想起童年。那些与小人书有关的故事,永远是我童年记忆中最精彩的章节。
小人书,即连环画,繁荣于上世纪中叶,这些年已经鲜少被人提及,很多80后甚至没有看过小人书。记得大约7岁的时候,那时候几乎没有什么娱乐生活,对于我们这些“调皮鬼”来说,玩就是生活的主要内容,尽管单调,却也每天过得快快乐乐,惬意至极。直到大人每天满大街招呼我们回家吃饭,我们才不情愿地各自回家,匆匆吃上几口,又要找小伙伴们玩去了。某一天,在小伙伴家玩时,第一次见到了一本《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小人书,大体内容似乎记不清了,但强盗的大胡子和装财宝的大口袋令人难忘,更难忘的是那句“芝蔴开门”的咒语。太精彩了,那时尽管我们小伙伴们识字不多,更不知道故事的主题什么的,但精彩的画面足以引起我们的兴致。围在一起,挤着争看,一本小人书对我们这些孩子们来说太有吸引力了。或许今天的孩子们手捧手机,独自享受着虚拟世界的欢乐;或许今天的孩子们不知道什么是“小人书”,但对于生活在那个物质精神世界匮乏时代的我们来说,一本不起眼的小人书带来的快乐,绝不逊色于今天的苹果、华为手机所呈现的精神价值,绝对是一道历久弥香的“饕餮大餐”。
拥有自己的一本小人书该有多好啊!可惜啊,那时家里的条件十分有限,微博的收入依然不够一家人正常的开支,何况还要供我们哥几个上学,买上一本小人书,对于我来时,自然是一份奢望。去上学的路上,路过集贤村大集,总发现一位老人坐在小板凳上,地摊上摆满了糖果、红头绳、扎花、皮筋、泥哨等,红红绿绿的,琳琅满目的“小商品”吸引着我们的眼球,让我们流年忘返。有时听到上课的铃声了,我们才恋恋不舍地飞向学校。老人的地摊上,总是整齐地摆着几本小人书,其实,这才是我们驻足留恋的所在。事后才知道,小人书不是卖的,这是老人吸引孩子们光顾地摊的“法宝”,好聪明的老人。在今天看来,老人的地摊成为整个集市上唯一有“小人书”的地摊,“小人书”成为老人地摊的靓丽“名片”,自然吸引着我们这些孩子们的目光。蹲下身来,我们争相翻阅着“小人书”, 《鸡毛信》、《东郭先生》、《杨家将》、《岳云》等,大约有7本,尽管多数已经陈旧,有的几本已经没有了封面,但我们还是聚精会神地阅读着、分享着、品味着。记得印象最深的是《孙悟空大闹天宫》。孙悟空头戴紧箍咒、身披虎皮裙、手持金箍棒,从太上老君火炉里跳出来的那一幕,深深地吸引了我,以至于到现在仍然难以忘怀。五天一个大集,那时候我们觉得太漫长了,恨不得天天是大集,好去老人的地摊上解解馋啊!至今想来,感觉自己还是聪明的,更要感谢那位老人,倘若没有那位老人,也就没有那么多“小人书”走进我们的世界,丰富我们的生活,愉悦我们的精神,一同伴我们成长。
记得那是个百无聊赖的上午,我躺在床上正在休息,突然听到在外工作的父亲回家的脚步声,别提多高兴了,因为我知道,每次父亲回家,总要给我们买点好吃的东西,糖果、油条、兔子腿等等。果不其然,今天父亲请我们去饭店吃水煎包,跟在父亲身后,我们哥几个欢呼雀跃,叽叽喳喳,快乐无比。两碗刚出锅的水煎包端了上来,毕竟是头一次去饭店吃水煎包,起初我们还是羞羞答答,身板坐直,放不开身手,文明地用筷子吃。“别装文明了,还是用你们的五指山吃吧,那样会吃的更快一些”父亲幽默地说道。好嘛,三下五除二,满满的两碗包子顷刻间被消灭的不见踪迹。“每人再给你们5角钱,爱买什么就买什么”,什么!没听错吧,父亲居然每人给我们5角钱的“活动经费”,我们哥几个再次欢呼起来。拿着属于我的5角钱,我直奔那家小书店,一口气买下3本小人书,内容吗当然是自己喜欢的“战斗篇”,《桥隆飙》、《平原枪声》、《两个小八路》,我终于拥有自己的小人书了。回家的路上,我迫不及待地看起《两个小八路》,尽管人到中年,但这本小人书我还保存在家中,书中的情节依旧记得非常清楚:大兴和小伍送一份情报给八路军独立团,大兴为掩护小伍,把鬼子引进了芦苇荡,鬼子放火烧着了芦苇,大兴用镰刀割倒身边的芦苇,但他很快被浓烟熏得昏了过去……独立团根据小伍送出的情报,将计就计抄了鬼子的后路,杀得鬼子人仰马翻,最后他们在水荡边找到了大兴……故事精彩吧!听说蝉蜕能卖钱,我和五哥放学后就去找蝉蜕,村大坝下的树林里,总能见到我们哥俩的身影。每天上学前,我们用一根长长的竹竿,小心翼翼地弄下蝉蜕,用针线把它们穿起来,攒到一定数量,就到乡采购站卖掉,收获也不错。有了足够的“资金”,从此后我们就可以不向家长伸手要钱买书了,此后的岁月里,《红日》、《血战一江山岛》、《皖南事变》、《敌后武工队》、《血溅聚丰楼》、《小鸬鹚智闯敌镇》、《鸡毛信》等等,越来越多我们喜欢的“小人书”走进家中,丰富了我们贫瘠的精神生活。
至今想来,总觉得“小人书”给予我的启迪很多,使我受益匪浅,收获满满。以前自己不太喜欢语文,课堂上就是认认生字、生词、读读课文,太枯燥了。尤其是布置的作业,总是抄写生字30遍,造句20个等等,根本没有我们感兴趣的东西。作文课上,老师在黑板上写下题目,我们整整2节课也写不出几句,有的同学干脆睡了2节课,原因嘛,自然是无啥可写。好在那时老师要求不严格,让我们带回家写,一周后交上就行。不像今天,我们那时没有作文选等辅导书籍,看多了小人书后,自己总觉得作者写的太好了,我们阅读后,总能清楚地记得人物外貌、性格、个性化语言等,尤其是每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等等,更加清晰可见。随后的日子里,自己尝试着模仿作者的写法,总能有收获。每次自己的作文都能被老师当作范文阅读,尤其是当着全班阅读,那是多么自豪的事情啊!同学们自然羡慕不已,有的向我请教写好作文的秘密。直到有一天,我鼓起勇气,提出作文课上让同学们朗读小人书,老师满意地点点头,从此,小人书终于走进我们的作文课。“两个小八路静静地卧在岸边的草丛里,等待着黑夜的到来”“张飞骑在一匹枣红马上,手持一杆丈八蛇矛,立在当阳桥旁”“王二小把敌人带进埋伏圈,自己牺牲了”,听听,同学们把自己收藏的小人书全部带来,轮流在作文课上声情并茂地朗读着,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跃然脑海,一股股报效祖国之情涌上心头,一幅幅至今难忘的画面永远定格在成长的年轮中。这一招果然奏效,随着时间的推移,班上的同学们再也不怕写作文了,写作水平逐渐提高,有的同学作文经过老师的修改,?狗⒈碓诒ǹ又旧稀?
尽管自己人到中年,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可以说是小人书告诉我的。在那段贫瘠而懵懂的岁月里,它伴我度过穷困、孤寂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它让真善美的种子播撒在自己空白的岁月里、它让我们看见过去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