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海霞:张家的“三让”

时间:2024-10-29 12:57:47    阅读: 次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星辰美文网

清朝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因人与邻居争三尺之地而作让墙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意思是不就是一墙之地吗?让他三尺又能咋样?万里长城到现在还在,可秦始皇呢?早没了。人生几十年,争来争去,一闭眼,一切都烟消云散了,还争个啥呀!张家人顿悟,主动退让,让出三尺之地。邻居吴家看到堂堂大学士家,不以权压人,这么高风亮节,深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本来反目的张吴两家,握手言和,遂形成一条南北通道,来往行人少绕很多弯路,大家出入更方便,也留下“六尺巷”美谈让后人传颂。张英作为大学士,权势、地位、学识高人一等,面对矛盾纷争,人不让我,我却让人,主动让步,以先让带动后让。这是大胸怀、大气度、大格局、大包容,果然是宰相肚里能撑船。面对纷争矛盾,“让”是一剂良药,使矛盾消失于无形。能让者为高,能让者为贤,先让者更高,先让者更贤。有理让三分,强者先让,能者先让,德隆者先让,这是六尺巷精神。张英的这首让墙诗曾被毛主席引用。1956年11月30日,毛主席接见原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时曾吟诵,“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毛主席巧用让墙诗,显然是针对当时紧张的中俄关系而言的。这里毛主席强调的不是礼让,而是坚定地表达强权不能长久。张英在家训《聪训斋语》中对“让”做出了进一步的阐述。“以让为宝。”,“让,德之本也。”,“欲行忍让之道,须从小事做起。”张英为樵夫、农夫让路的故事故乡也传为美谈。他说,“终身让路,不失尺寸。”意思是终身让路的人,没有一点儿损失。张英品行高洁,待人和善,康熙称其“始终敬慎,有古大臣风”。其子张廷玉秉承父范,留下脍炙人口的“让探花”的故事。那一年是雍正十一年,三年一次的殿试进入到皇帝阅卷阶段。雍正翻阅到第五卷时,感觉这张卷子文意绝佳,几位主考官传阅后,都觉得好,就定为一甲第三名,也就是探花。拆卷后,才知道该考生是张廷玉的儿子张若霭。听到儿子考得好,张廷玉非常开心。但他觉得当探花有点高了,建议降低档次录取。雍正皇帝疑惑,张廷玉再三推辞,十分诚恳。张廷玉解释道:“我们张家两代,深受皇恩,位极人臣。如果犬子被选为探花,天下学子会议论纷纷,以为有内幕。皇上是公平选拔,但对他们而言,公也是不公,对也是不对,会寒了天下学子们的心呀!”雍正感慨张廷玉能从国家大局考虑问题,把张若霭降为二甲第一名。张廷玉这种知足而止、舍己为人、为贫寒子弟让路、为国家大局着想的高尚品格实在令朝野上下钦佩。他的做法无疑体现了一个大臣应有的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张廷玉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中进士,后官至内阁学士、礼部尚书等要职,深得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的信任,也是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张英《聪训斋语》有言:“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意思是说“富贵贫贱,总难如人所愿,只要知足也能称心如意;山水花竹,没有恒久的主人,谁有闲情逸致,谁就可以去观赏并领略其中的妙趣。”张英将此联悬于草堂之中,用以鞭策自己,育化子孙。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为人行事,当始终知足,保持至清之德。知足常乐,知足常安,知足才能够礼让。张英《聪训斋语》云:“自古只闻忍与让消无穷之灾悔,未闻忍与让酿后来之祸患。每思天下事,受得小气不至于受大气,吃得小亏不至于吃大亏。”近年来,新闻报道的重大刑事案件,甚至是灭门惨案。究其原因,大都是由让座。抢道之类小事引起,小的矛盾,小的口舌之争,双方互不相让,使矛盾升级,“争”是一剂毒药,斗气斗狠,矛盾越积越深,争斗升级,酿成惊天血案。如果在事情之初,有一方能让一小步,事情就会妥善处理,矛盾就会平息,就不会有后来的回不了头,下不了台,收不了场的两败俱伤的悲痛结局。媒体常有一些“老虎”“苍蝇”的报道,究其原因是那些身居高位者贪得无厌,不知满足。“不知足”更是会将人引入歧途,使人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人要学会知足,懂得满足,知足常乐,终身不辱。安徽桐城的六尺巷,长不过百米,宽不过六尺,体现的以礼为先,以让为贤,以和为贵的思想,展现的是有理让三分的美德。走一走六尺窄巷几分钟,宽的是你的心,一辈子。

热门阅读
相关推荐

  • 赶 墟-人生哲理 赶 墟
    在闽北这片的苍茫大地上,武夷山如同一位沉睡的巨人,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古老的土地。它用巍峨的身姿,诉说着...
    2024-10-29 12:19:12
  • 马秀芳:鲜衣怒马少年时-人生哲理 马秀芳:鲜衣怒马少年时
    “曾经以为老去,是很遥远的事情,突然间发现,年轻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时光好不经用啊,抬眼依然...
    2024-10-22 16:31:50
  • 75周年国庆感想-人生哲理 75周年国庆感想
    •爱我中华•在这个辉煌灿烂的国庆假期里,我心中洋溢着对祖国繁荣昌盛的无比自豪与喜悦。我所在的...
    2024-10-28 12:29:59
  • 王祥生:这些年我撒过最大的谎-人生哲理 王祥生:这些年我撒过最大的谎
    如果有人对你说,“我这个人从来不讲假话”。这个你信吗?你肯定不信。因为,一个人的一生,无论...
    2024-10-22 16:40:17
  • 前世情人:双鱼天秤-人生哲理 前世情人:双鱼天秤
    她是一个女生,天秤座。我是一个男生,双鱼座。她年龄比我小一些,我年龄比她大一些。她个子比我矮一点,我...
    2024-10-28 12:09:39
  • 方国书:将军虽逝,风范长存-人生哲理 方国书:将军虽逝,风范长存
    2024年10月18日下午,一则噩耗如雷轰顶,我的老处长、老部长、原安徽省军区政委张金荣少将因病医治无效,于...
    2024-10-22 17:17:18
  • 黄照群:给老母亲洗澡-人生哲理 黄照群:给老母亲洗澡
    那天,我抽空去看望老母亲。母亲劈头一句话就是:“小老大。今个我想找你办个事。”我问:&ldquo...
    2024-10-22 17:21:22
  • 父亲的医院(散文)-人生哲理 父亲的医院(散文)
    一个画面闪回:年轻的父亲,从裤兜里拿出一大串铜铁钥匙,几十把,沉甸甸,散开来,满手掌大。所有病区的大...
    2024-10-22 17:00:29
  • 黎锦鸿‖陪奶奶过生日-人生哲理 黎锦鸿‖陪奶奶过生日
    上周三,是奶奶的生日。一大早,爷爷就打来电话,叫我们回老家陪奶奶过生日。因妈妈要上课,下午由爸爸接我...
    2024-10-22 17:14:00
  • 老宅群像(散文)-人生哲理 老宅群像(散文)
    王立年宅在台坡村,我与一座老宅对视。假若不注意观察,你一定会不经意间滤掉。王立年的宅院没有院墙,没有...
    2024-10-29 12:14:04
  • 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天-人生哲理 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天
    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天,我爸爸心情格外激动,他专门到池江乡政府的宣传室,跟共和国所有的乡干部一起,聆听收...
    2024-10-28 13:16:53
  • 又见雁南飞-人生哲理 又见雁南飞
    2024年国庆假期的第二天清晨,阳光如细丝般温柔地穿透薄雾,我与何教导依照先前的约定,踏上了县城北环路,...
    2024-10-29 12:23:19
  • 院子旁边的那口井-人生哲理 院子旁边的那口井
    我家住在高穴坡,是一个上百户人家的大院。高穴坡院子在一个坡坡上,分上、中、下院子。整个院子道路交错,...
    2024-10-29 11:51:42
  • 赵树丛:心有大爱美自来-人生哲理 赵树丛:心有大爱美自来
    熟悉和认识李际山同志,是上个世纪末我在泰安当市长期间。那时他是市建委负责人,不惑之年,一脸饱经风霜的...
    2024-10-29 12:49:52
  • 别有洞天 别样繁花-人生哲理 别有洞天 别样繁花
    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欣闻《冬歌文苑》八岁生日,除了祝福,似乎还有千言万语。天地一口深井,世间处处...
    2024-10-28 13:21:20
  • 柒儿-人生哲理 柒儿
    柒儿是一个人,放假的时候,她喜欢白天睡觉,晚上熬夜。柒儿不只是一个人,她有很多人陪伴着她。五月的落霞...
    2024-10-28 12:00:25
  • 黄久平:矢志公益的参战老兵李小平-人生哲理 黄久平:矢志公益的参战老兵李小平
    在锡城大地上,有这样一位年逾六十的退役老兵,他一米七二身高,清瘦的身影,慈眉善目,和蔼可亲。1982年投...
    2024-10-22 16:18:08
  • 仓库坝子-人生哲理 仓库坝子
    年近六十的我,虽然没有参加过集体劳动,但是是看着大人们集体劳动长大的。在大集体时,生产队的仓库坝子,...
    2024-10-29 11:59:36
  • 故乡的黄牛-人生哲理 故乡的黄牛
    时常有人问我,名字取名“牛”字有何用意?对此我无语以对,多是搪塞了之。“牛儿”这...
    2024-10-29 12:27:38
  • 2024年幼儿园班级管理心得体会(精)(四篇)-人生哲理 2024年幼儿园班级管理心得体会(精)(四篇)
    20_年幼儿园班级管理心得体会(精)一2、我们认识的贝贝是个十足小男生,有自己的主见,爱读书、爱学习,你最...
    2024-10-22 17:3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