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颗刚刚发芽的小幼苗就是我弟,一个两岁娃娃。刚出生时,他和许多育儿书上描写的一样:皮肤又红又皱,比我巴掌还小的脸上鼻子眼睛挤成一团。既然我们有血缘关系,那我刚生下来时是不是也这么丑?所幸他越长越好看,用多少护肤品都比不上他那张白嫩嫩的小脸。
在从不间断的哭闹声和各种玩具的碰撞声中,小娃娃一点点变化。在他八九个月的时候,他熟悉了自己的名字。只要叫他一声“米米”,他就会“咯咯”地笑,百试百灵。他喜欢出去玩,所以每天中午上学我都会带他出去,进校门后再由外婆带他回家睡觉。当然,我也想看看他会不会像舍不得妈妈上班一样舍不得我上学。我的“不懈努力”终于迎来胜利。一日,上学的路才走了一半,我就假装不理他,自己一个人往前走。正当我因为相差距离太远了想要回去时,小宝宝嘴一撇,委屈地哭了出来。结果自然是被我这个不称职的姐姐抱在怀里哄了半天,平静下来还一抽一抽的。小宝宝的眼泪掉下来就如同在我心上砸了一个个大坑。那天我差点没迟到。
日子哗啦啦地过去,小宝宝变成熟了,有了自己的思想,再也不是那个任我摆布的小可怜了。我的作业时不时会被水彩笔增加一点绚丽的色彩,水彩笔偶尔也会失踪几支。我的书包里会出现弟弟最喜欢的好朋友——挖土机。鸡飞狗跳的一年,我恨不得把他塞回我妈的肚子里。那首《我不想长大》放在我们家就成了《我不想我弟长大》。好在他长得特别可爱,所以看他两眼就能消气。
现在小家伙已经长大了,每年我又可以多吃一个生日蛋糕了。与此同时,小“麻烦精”也变得越来越调皮。不好好吃饭,不好好睡觉,不好好穿衣服,史称“三难”。偏偏我们家那位一前一后生了两个娃的“功臣”说,这是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第一个叛逆期,同时这一阶段孩子也会非常粘妈妈。我弟就十分典型。吃饭要“妈妈喂”,穿衣服要“妈妈穿”……偏偏妈妈下乡,爸爸上班,外婆包揽家务,我投身学习大业。特殊时期小宝宝每天都被关在家里,经常一个人待上好长一段时间。最初我上网课的时候他还闯过几次门禁,屡战屡败后放弃。有时课间出来我经常看到他一个人坐在沙发上,身边玩具环绕,手里拿着一辆玩具车念念有词。看到他孤零零的,我会难过,我也并非二十四小时见不到他。或许小宝宝迟早要习惯一个人,只是对于我弟而言太早了而已。
弟弟长大了,去哪里都可以自己走,不需要别人抱。玩具变新鲜了,能吃的东西变多了,但我们不能像他刚出生时那样时时刻刻地陪着他。我长大了,书变难了,眼界拓宽了,但我依然偶尔会怀念幼儿园。
那成长到底是痛苦的还是美好的?我们因为成长才能得到更多自己想要的东西,却因为成长的不停止而老去。我们生于成长,止于成长,过程谁也说不准。成长不外乎是一个未知又复杂的东西。最简单的例子:毛毛虫经历痛苦破茧成蝶,迎来它的绚烂;有的人奋斗终生,却总是一事无成。这些都是成长给我们带来的。成长因为痛苦赢来幸福,成长虽然幸福却可能造成痛苦。回首感慨,一切循环往复,也许这就是成长的美丽之处吧?
有一种美丽叫成长,有一种美丽叫看着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