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完了“围城”,书连续看了两遍,电视剧看了一遍。刚看电视剧的时候,有种看不下去的冲动,因为我觉得方鸿渐父母还有周经理一家演技好差啊(大概是前段时间看了人民的名义的吧,哈哈),后面看着看着,觉得赵辛楣,方鸿渐他们演的还是不错的,就很快看完了。看第一遍书的时候,我觉得钱钟书先生简直是一位文学天才,整本书到处都是幽默地讽刺,尽管很多我都是看不太懂的。看第二遍时候,慢慢地会觉得,书中的方鸿渐不就是社会中绝大部分的我们吗?
方鸿渐在国外留学,吃喝玩乐到最后为了应付家人而买了一张假的文凭,可笑的是,在国内还登报了,简直是颜面尽失。回到上海,所谓的丈人给他安排了一份银行的工作,他就这么平庸的过着。在爱情上,他得到苏文纨的喜欢,然而他并不喜欢她,他喜欢的是她的表妹唐晓芙,对唐晓芙的爱,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他的用心,他的那种像初恋般的心动。但方鸿渐对苏文纨优柔寡断,不喜欢她也不好意思拒绝,而对唐晓芙呢,又是那么的懦弱,不敢去为自己的爱情争取。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句歌词“只要你敢不懦弱,凭什么我们要错过”呵呵,懦弱了,也就注定要错过了,真的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后来他同赵辛楣一行人去了三闾大学任教,依旧是这么被人牵着鼻子走,不反抗,安于现状的过着。在这里,各种勾心斗角,单教育行业就这么腐败,世俗,更何况其他行业呢……后来的方鸿渐居然机缘巧合地和孙柔嘉走到了一起,我们可以认为他俩的结合既在意料之中,也在情理之外。孙小姐是喜欢方鸿渐的,但方鸿渐其实是不爱孙小姐的,然而方鸿渐那种懦弱不敢反抗的xing格导致了他的屈服。其实也不能说完全不喜欢,毕竟在一起之前,他为她担心过吃醋过,也看到了她可爱的一面,只是内心最深处那种对唐晓芙一样的感情是不会存在的。这正印证了书中那句话:“可见结婚无需太伟大的爱情,彼此不讨厌已经够结婚的资本了。”伟大的爱情可能只适合拿来怀恋,谁能保证在走进婚姻的殿堂后不会变味?
后面他们在从三闾大学回上海,路过香港时就匆匆结婚了,婚后两人争吵不断,但每次都会很快和好,直到最后一次,孙柔嘉姑妈来她家说鸿渐本事没有,脾气倒很大等一些不好的话无意中全被鸿渐听到了,这一次两人是真的大吵大闹了,柔嘉的姑妈要过来,鸿渐依旧是那么懦弱,说她来的话,他就走。直到很晚回到家,空无一人,只有那只祖传的老钟从容自在地走着。就这样,整个故事到此戛然而止,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我们可以为它设想很多种结局,所谓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些作者都交给读者了。
之所以可以很自然地将方鸿渐这一形象映射到我们广大平民身上,是因为我们社会上绝大部分人其实都是真诚善良的,我们良知未泯,心存理想,厌恶世俗,鄙视小人但又很难做到用实际行动去证明自己,所以只能随波逐流或者逃避退缩,最后碌碌无为的过完自己的一生,所以我们这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是平凡人。(星辰美文网www.meiwen1314.com)
另外这部小说里赵辛楣这一角色我还是挺喜欢的。对于爱情,他痴情于认识了20年的苏文纨,哪怕他早看透了她的虚荣,她的故弄玄虚,她的渣渣诗,但依旧爱的义无反顾。最后她选择了曹元朗,赵辛楣去了她的婚礼,只是一个人默默地在角落里见证着自己喜欢了这么多年的姑娘的幸福时刻,看起来释然了,然而在三闾大学任教时,见到与苏文纨有几分像的汪太太时,依旧可以久久凝视,目不转睛。在香港再见苏文纨时,他其实知道苏文纨的用意,但依旧对她那么的宽容、大度。在生活上,在去三闾大学任教的途中,他把生活安排的仅仅有条,对待同伴有男士的绅士风度,懂得替他人着想。在工作上,对于教书,他能迅速适应新环境,并且能够赢得学生的尊重,他还对学校的勾心斗角看的清清楚楚……所以在我看来,其实他还是挺优秀的,哪怕后来对和他结婚的对象可能不会像爱苏文纨那么热烈,但他一定会对那个姑娘好。
赵辛楣没能和苏文纨在一起,方鸿渐也没能和唐晓芙走到最后。。是不是到最后我们都会寻找一份比原来心中廉价,但更令人心安的爱情。
出众的学识,有型的五官,得意的境遇,和睦的家庭,亲密的知己…这些都是我们向往的,向往到患得患失,但可能就是得不到,但那又怎样呢,方鸿渐没了唐晓芙,照样柴米酱醋盐的生活着,照样四处求职苟且地生活着……因为安于现状,单纯地让生活推着走,走一步算一步。不幻想不矫情不挣扎不纠结~听起来很可悲,但这就是我们生活中千千万万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