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读《围城》之前,钱老在我的心中就如旁人所言是个“翩翩”而又高傲的君子。读了杨绛写的《记钱锺书与围城》后,看到了他“痴气”的一面,想来书中那些颇为辛辣,极具表现力的描写也不乏是这“痴气”所为。书名取的《围城》,全书的一大主题即是人生中的种种围城,婚姻的围城,事业的围城,主人公方鸿渐在种种围城的包围下似曲折似平淡的人生。
不甘平庸,却又沉沦浮世
《围城》的背景设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末,中国仍处于半殖半封的社会状态。方鸿渐作为一名欧洲留学生,享有别人难得的资源。而他倒好,不务正业,如钱老写道“他是个无用之人,四年中换了三个大学,随便听课,兴趣颇广,心得全无,生活懒散。”到最后也只能弄个假文凭给无锡的老父一个交代。方鸿渐本领没有又好面子,念着自己留学生的身份不觉瞧不起国内的大学生。但又自知才疏学浅,文凭是伪造而来,连工作也是托亡妻的父亲求得。托关系得来的银行的工作shi方鸿渐陷入于事业的围城,在银行里担任着悠闲的经理职位,在一般人看来是令人羡慕的工作,而事实上,非本科专业的银行工作让他无法大展身手,过分的自尊心又使他担心同学们会嘲笑他待在一所小银行。方鸿渐矛盾的性格使他逐渐陷入了自己构筑的围城,明知没有一技傍身,却又不肯努力,心有猛虎,却终日碌碌无为。从他归国走下留学的邮轮开始,他的境况一直在变差。究其根本,就是因为他在该努力的时候没努力,然后因为平庸吃尽了苦头,也才有了后来辗转内地的经历。有人说看完《围城》,发现方鸿渐的身上处处有自己的身影,看到那个把努力当做喊口号,把现实当梦来过的浑浑噩噩的自己。其实方鸿渐在现实中没有原型,但钱老基于当时中国社会的现状,生动地描摹出方鸿渐式懒散无为,不思进取的年轻人。方鸿渐的人生,映照着当今一部分年轻人的命运:在学生时代应付学业,得过且过地混过大学,最后在职场摸爬滚打。这一切告诉我们:没有奋斗的青春,只会徒留悔恨的岁月。只争朝夕,方能不负韶华!
心有所爱,不敢追求
方鸿渐一生一共邂逅了四个女子,几段恋情的结局也不尽如人意。第一段恋情方鸿渐偶遇了风情万种的鲍小姐,虽知鲍小姐的名声不佳,但还是耐不住诱惑,匆匆开始却又草草收场。也许是鲍小姐的风流,方鸿渐注定只能是一个过客,又或是方鸿渐的懦弱和胆怯,经不住旁人的戏言。最具戏剧性的应该是第二段,方鸿渐遇到了“斯人如彩虹,遇上方知有”的唐晓芙,但同时他又与工于心计,虚伪做作的新派大家闺秀苏文纨纠缠着。一面将唐晓芙奉为心上的“白月光”,一面又不敢得罪苏文纨。方没有勇气理清和苏的关系,历尽一番曲折,到最后苏得知真相,两人鱼死网破。比起后文方不情不愿娶的孙柔嘉,我更喜欢笔墨不多的唐晓芙。“唐晓芙显然是作者偏爱的人物,不愿把她嫁给方鸿渐”(杨绛的话)。钱老塑造了许多女性角色,但唯有唐晓芙是钱老的笔下一个真正符合完美意义的女性角色。她有天生不施粉黛的姣好容颜,连着心灵也似“去雕饰的清水芙蓉”般的皎洁美好。但也正是这般美好,才让方鸿渐自惭形秽。方的软弱,使得自己面对唐晓芙时望而却步,终是不敢迈出第一步。我曾经设想过倘若方鸿渐真的娶了唐晓芙就真的圆满吗?唐晓芙的美好中也许含有方对爱情美好的憧憬,即使真的遂了方的愿,一旦美好的形象破碎,最后又不免将婚姻归为“围城”,这是钱老笔下《围城》的必然结局,是“天下就没有偶然,那不过是化了妆的、戴了面具的必然”的钱式幽默,我读,我感,笑看这围城里的群像,一面又深感难逃围城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