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一书完成于1938年,该书作者蒋廷黻(1895.12.7-1965.10.9)是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外交家。1923年任南开大学第一任历史系主任,与梁启超成为南开大学史学的奠基者;1925年调入清华大学任历史系主任,建立起全国一流的史学阵营;1935年弃学从政并任国民党行政院政务处长,1945年任中国驻联合国常任代表,1961年任台湾驻美“大使”兼“驻联合国代表”,被誉为国民党官员中“最知外交的人”。
正如清末重臣李鸿章所言,中国近代所处的局势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近代所遇之敌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追溯历史,十六世纪以前,中国与西方(当时即欧洲)之间虽然也有联系,但是这种联系不仅是间接的,还是时断时续的。中国和西方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演化出各自独立的世界架构和文化系统。在东方的世界里,中国一直扮演至高无上的帝国角色。十六世纪之后,中西关系以数千年来双方历史的积势为基础,开始了自然融合的过程,随着中西方势力边界的不断发展,两者之间面对面的碰撞和融合成为不可避免的历史必然。在鸦片战争之前,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也曾经不止一次地尝试与中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比如十八世纪末年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和十九世纪初年的第二次英国使节来华。但是,中国方面一贯拒绝承认有其他平等帝国的存在,他国使节一律视为藩属贡使。这种不平等的传统观念成为中西平等交往不可逾越的障碍。回过头来看,中西的关系是特别的。在鸦片战争之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鸦片战争之后,外国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国虽然大败,但是并没能让时人即刻警醒。这也是中国的近代史学家尤其痛心之处。倘若开放自强的新精神能够早一些萌发,中华民族的近代史也许不至于这么悲惨。当时的一个现实原因是时人认为致败之理由不在于军备不及外人,而是由于奸臣误国,使得时人心目中的英雄林则徐不得行其志向。基于这种认知,中国人在鸦片战争大失败后又酣睡了二十年。1860年的,中国再次惨败于英法联军。当时担任京津防御者是僧格林沁和胜保,这两人是当时有名的大将。他们惨败以后,时人只好承认西洋军队的优胜,并开始了一系列自强的运动。
回顾历史,在惨败于英法联军之后,中国提出了几种应对近代大变局的救国救民族的方案。
首先是由奕?、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这个方案是学习运用及制造西洋的军器来对付西洋人。但是由于提案者对西洋文化的认识有限,这个方案本身以及执行的并不彻底。甲午之战标志了这个方案的失败。
第二个方案是康有为领导的变法运动。(星辰美文网wwW.meIwen1314.Com)这个方案的主旨是要变更政治制度,通过改君主立宪以期民族精神及维新事业能够充分发挥和推进。这个方案更加西洋化和近代化。然而在以西太后为核心的顽固势力反击下,这个方案仍然未能成功。
第三个方案是义和团运动(也称义和拳运动),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宗旨,团成员自信鬼神庇佑,使用引魂幡、雷火扇、阴阳瓶、如意钩、火牌飞剑等法宝兵器,对阵八国联军的坚船利炮。本质上这个方案是反对近代化的,与历史发?狗较虮车蓝郏洳野芫哂斜厝粁ing。
第四个方案是孙中山先生倡导的三民主义和革命方略。三民主义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民族主义是反对满清专治和列强的侵略,打倒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之军阀,求得国内各民族之平等,承认民族自决权。民权主义是实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人民拥有政权以管理政府,政府拥有治权以治理国家。民生主义则是利用科学和工业为全民谋幸福,其重要之原则包括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在孙中山先生的积极倡导下,辛亥革命打到了清政府。然而,革命的成功并未直接将中华民族带入复兴的境地,而是坠入了军阀割据的混乱年代。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彻底改组国民党,并决定联俄联工。中国革命进入新时期。
一寸光阴一寸金,个人如此,国家亦如此。中国的近代史,印证了这样一个道理,在大变革的时代,一个国家的强弱取决于变化的快慢。能否抓住时代机遇,引领变革步伐,创新驱动发展,仍是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重大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