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作者:王大为
我们党支部集体观看了《我和我的祖国》电影。这部电影由陈凯歌、张一白、管虎、薛晓路、徐峥、宁浩、文牧野七位导演共同拍摄,代表电影人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第一个影片讲了为保障开国大典国旗顺利升起,林治远争分夺秒排除万难,用一个惊心动魄的未眠之夜确保立国大事“万无一失”。刚成立的中国国力衰弱,电动升旗确实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尽管如此,但是林治远和他的搭档毫不退缩,号召众多人民,想尽一切办法,一定要让国旗升起。这种有担当、不畏艰险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第二个故事讲述了为研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高远献身国防科技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爱情。新中国成立之初一清二白,在那种落后的情况下,很多爱国人士努力奋斗学习,舍小家为大家,为祖国的强大做贡献。高远就是这样的人,他为了新中国原子弹的研制,隐瞒爱人,投身于科研。这种无私奉献、高瞻远瞩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第三个故事讲述了为了让邻居们能够看到中国女排夺冠的比赛节目,错过和自己心爱的女孩告别。小男孩年龄虽小,但是懂得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这种舍己为人、热爱祖国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第四个故事讲述了为确保五星红旗分秒不差飘扬在香港上空,升旗手朱涛刻苦训练不懈怠、女港警莲姐兢兢业业守平安、外交官安文彬与英国人谈判16轮分秒不让。他们为了国家顺利收复香港,在自己的职位各司其职,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这种兢兢业业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第五个故事讲了喜迎奥运之际,出租车司机将自己视若珍宝的开幕式门票送给了远赴京城的汶川地震孤儿。虽然小男孩给司机带来了麻烦,但是司机并没有责怪男孩,而是教育男孩,帮助男孩实现梦想。司机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第七个故事讲的是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中的女飞行员吕潇然素质非常好,坚持训练,为了能够保障在阅兵时的万无一失,被安排到能处理各种应急和突发情况的备份成员。在阅兵替补训练中,她不断克服困难,超越自我。这种顽强拼搏,有使命感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这七个故事都是普通人与国家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动人故事。他们热爱祖国,奉献自己,坚守岗位,为了国家和社会尽情燃烧着自己的光和热。在中国日益强大的今天,我们需要感谢那些为中国的发展和壮大付出的人,需要学习他们优秀的品质化于实际行动,为中国人民的的幸福、国家民族的复兴不断奋斗。
篇二: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作者:王小龙
给你《前夜》的守候,是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看到阻断器最终焊接成功,回忆着时间一分分逝去间,你我那忐忑的心情。我第一次知道开国大典进行的有多么的不容易,我们只看到了“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却不知前方的“北风吹雁雪纷纷”。
看你《相遇》的期盼,非我不愿,也许是命运的捉弄,今生注定无法许你幸福。我愿“尽倾江湖海,赠饮天下人”,却独独欠你一份约定。我在最美的时刻遇见你,却在最应该相守的时刻选择了分离,只因心中的那份家国情怀,只因戈壁滩上的那份国之期许。
你我《夺冠》的相遇,若干年后,再次被见证。由于电影中出现了这么一个镜头,在国旗降下的那一刻,冬冬犹豫了,原本要去见小美得他停下了,那一刻,我听到旁边的玩笑声,这么小就要做这么艰难的抉择。小孩间的怦然心动,在浪漫与童真中呈现,你留下的那只球拍,也许正是改变我命运的钥匙。
为你《护航》,许你一生一世,盼你《回归》,思我万千情愫。看过《白昼流星》,道一声《北京你好》。
电影如此将建国以来的历史浓缩成了七个简短的片段,很多人把本片的手法称为“平民/小人物的视角”,但我更愿意用“高光的盲区”来形容这种叙述方式。“没有人会记得第二名”这种话我们听过很多遍,而一般电影的可叙述点也往往落在“一看就很值得讲”的东西上,要么极正、要么极反,观众也更愿意看看这些东西来刺激神经。这样一来,那些“背后”的人、“不在场”的人、“替补”的人就容易被忽视——这就是我认为的“盲区”。实际上,绝大部分的普通观众就生活在这个盲区里。我们作为百姓总是在“仰视共和国史”,这种不由自主的疏离感让我们喜欢回顾“宏伟”的历史瞬间带给我们的震撼,却忘记自己才是历史的主体,更没有注意到自己已经站在了自己的“盲区”。仔细一看,几段故事的主角都“不伟大”:爬在旗杆上的工程师在风里摇摇晃晃、隐姓埋名的科学家却没有亲眼看见实验的成果瞬间、小男孩心里放不下要出国去的小女孩、升旗手在国旗响起的前一刻突然心慌、出租车司机让亲儿子失望、被帮助但还去偷钱的牧民的孩子、以及那个替补的没有开着飞机通过阅兵场天空的飞行员。这些主角原本都是生活在盲区中的“我们”,或者说和千千万万的“我们”有着一样的心态,他们不是带着光辉唱赞歌的人,而是有血有肉的亲历者。
所以,这部影片最大的意义就是让我们在回顾共和国七十年的伟大瞬间时不再仰视,而是与历史并肩。“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小河入海流,我们并肩而行,这才是真正的“我”和我的祖国。未来,我们亦将并肩前行!
篇三: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作者:郭倩
在党支部的组织下,我们观看了《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祖国》全片分为七个单元——《前夜》《相遇》《夺冠》《回归》《北京你好》《白昼流星》《护航》。 七个故事,七个片段,每一个故事讲述的都是普普通通的中国人,平凡的中国人。
电影的视角很独特,不是纪录片式的叙述,而是小人物串起的时代故事。聚焦面对历史巨变时个体小人物的生命体验,从而使我们随着演员们的精彩演绎,去无限贴近他们,继而无限贴近那些历史。那些小人物才是时代的底色,是历史质感的所在。
《前夜》作为全剧的开篇,重现了庄严神圣的开国大典筹备工作。从对真实的历史事件加以还原,让我们体会到小到电动升旗都那么不容易,而新中国的成立,又该是何等开天辟地、创造奇迹的伟大功业。
屋檐上对民众的求助只是为了寻找一些可用的红绸子,简陋的实验设备,连夜炼制的升旗装置,都显示出那个时代的物质贫乏和百废待兴新中国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成立的,但却是所有民众的希望之星,人们的干劲十足,心劲十足。一段活着的新中国历史,一群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革命者、建设者,这些生动的内容不仅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存在,更加折射出建国70年来的辉煌成绩,唤起了我们油然而生的自豪感。
《相遇》最重要的一场戏发生在公交车上,那些隐形埋名的科研工作者,放弃了生活中的一切情感,放弃了自我甚至生命,只有国防强大的一个信念。原子弹爆炸成功,这是中国跻身国防强国的大事件,也是中国提升国际地位的大事件。这个大事件通过公交车上的一幕展开,动人之处,深入人心。
《夺冠》中,女排三连冠万人空巷的场景,已成为思想的记忆。当冬冬手扶电视天线,挂起一张床单时,仿佛看到了超人的身影,身披红色斗篷,拯救人类世界。作为观众的我,竟然产生了视觉和思想的跨越,当时能以一己之力调出清晰电视画面的冬冬,正是那个场景下群众的超人吧。
在这个平淡的故事背后,是关于10岁的小男孩冬冬的成长故事,是关于责任,是关于承担,是关于舍己为人,也是关于时代楷模的感召力。即使10岁的冬冬还无法理解,他这么做是为了什么,街坊邻居对女排比赛的热忱是为了什么,但是在那一瞬间,他披着床单用尽全力支起天线的时候,是他的高光时刻。他的身影,让我想起了想起了少时课本中学过的战斗英雄,想起了《悟空传》里的大圣,甚至想起了超人,这一刻,少年冬冬的形象顿时逃脱了生活的繁琐和平淡,充满了无惧无畏的英雄气概。
《回归》中期盼着香港回归的修表师傅,他做到了让钟表的误差几乎不记,香港回归前的几秒中,我们作为荧幕前的观众,也随着他们一起紧张激动,生怕香港回归错过了一秒,香港回来了,我们的五星红旗升起了,在零时零秒的那一刻,香港的回归,我们中国再也不能再等一分一秒。
97年香港回归,本就是历史时刻、全民记忆。而如今,悠悠二十二载,任世间岁月轮转,红尘中万家灯火依然。香港依旧,五星红旗依旧,紫荆花旗依旧。回首望,我与我的祖国永远在一起,会唱国歌的人,祖国会带他回家。
《北京你好》中,葛优饰演的北京的哥更是诠释了小人物的情怀。的哥是一个城市的缩影,柴米油盐、家长里短,吹牛聊天,都在这个人物身上一一上演。万众期待的奥运门票引发了一连串啼笑皆非的故事,最终在人物的情怀中落下帷幕,小人物的情怀再次彰显了人性的真善美,仿佛一曲时代的高歌。
《白昼流星》中,一个一生扶贫的书记,他毫无保留的奉献自己,他让冥顽不灵的两兄弟,知道了什么是人间至善,什么是自己的星星。天际罕事的白昼流星,将宇航员成功返航的故事、两个自甘堕落的年青人破罐子破摔,几乎走向边缘的故事、朴实的老书记以人性的善良燃起心底光亮的故事,串联起来。故事简短,却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芒。白昼流星,它或许是罕见之光,但也会是心底之光,不用向外寻,只需向内找。
《护航》中作为备飞的女飞行员,竟然是最为优秀的女飞行员,她为了训练吃了多出旁人那么多的苦,只为驾驶飞机飞过天安门的那一天的荣耀,但是也正是因为她最为优秀,所以只有她才能作为备飞处理飞行途中一切的突发事故,她选择服从命令,舍弃自己梦寐以求的梦想与荣耀,她值得我们每个人的尊重。
电影虽然选材于许多的重要历史,但却从另一个角度着手,借平凡普通的“小”人物之眼,讲述着这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彰显着时代的进步和国人的自信,让我们回忆见证了那些历史时刻,激发了油然的民族自豪感。
每个故事里的主人公们,都仿佛在这些历史背后,隐没了姓名。他们是彻ye奋斗的技工,是隐姓埋名的科研人员,是守在电视机前为国助威的观众,是护卫国旗的将士,是热心的出租车司机,是无缘出征的备份飞行员……他们是许许多多的普通人,是许许多多的“我们”。只有许许多多的“小民”在一起,才有了所谓“大国”,只有“大国”有了安康,“小民”才有幸福。“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