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江城的一个原因,就是这里的老百姓也好,工作人员也好,不论身份地位,年龄阶段,老少爷们儿,姑娘大妈,都发自内心喜欢运动。政府也鼓励大家多运动,在这方面极其大方,修建了许多公园、健康步道。且因地制宜建了几个山顶公园,每年都有登山比赛,还新建了体育馆、体育场。
离我最近的是一个体育场和青年广场。这两个地方每天都人满为患,周末更甚。我也喜欢去这两个地方,因为喜欢羽毛球。
我从小喜欢羽毛球,3岁左右就开始在伯伯的带领下瞎打。怎么握拍,怎么发球,怎么接球伯伯没说,一切全凭感觉。只要发得出去,能接回来即可。刚开始能接住一个球是可以高兴半天的,能发出去一个球做梦都会笑起来。慢慢地,也能发球和接球了。
记忆中,伯伯总共买过两次球拍。第一次是3岁的时候,那时候村里孩子最爱玩的还是泥巴,看到羽毛球拍都很稀奇,全村大约也只有这么一副。不管是年老的还是年少的,应该说是除了伯伯都不会。严格来讲,伯伯也不会。但是大家都热情高涨,时刻准备着上场,打得到打不到但凭身体反应和灵活度。整天十几二十个大孩小孩,围着伯伯转。一副球拍不够用啊!怎么办?大家为了玩耍,办法可以说是千奇百怪,层出不穷。最后,统一制定规则,每人一次“考试”机会,考上了有3条“命”(即可以输3次),没考上直接下场。我们也没有专门的羽毛球场,就在地坝(用河沙水泥简单弄平整,用来晒粮食)里用响梗儿(小而细的嫩竹制成,用来赶鸡鸭等动物的农具)做“网”。这样,场地便成了。两个人打的时候周围一圈儿人看,兴致勃勃地为自己的好朋友加油!那加油的声音,打赢了的笑声,打输了的叹气声,看别人输了的可惜声,好朋友赢了的吶喊声,密密麻麻交织在一起,从山窝窝里传出去老远,堪比一场盛大的运动会。大家很珍惜球拍,那副球拍陪伴了我们三四年,最后终于撑不住坏掉了。羽毛球经常打到屋檐上,大家就搬来梯子翻上屋顶去捡。没有谁愿意出钱去多买几个羽毛球的,毕竟那时候1块钱1个,1块钱可以买很多的小零食,若是1毛钱2根的麻辣梗,则可以买20根。基本上小朋友们在过年时,得到的压岁钱也就一块钱,多的两块钱。
上小学后,我便很少摸到球拍了。伯伯第2次买球拍是20年后,我们回家过年,我要求他去买的。那副球拍至今还在,因为打球的人少了,也就我和伯伯打过五六次,大多数时间是束之高阁。
小时候的快乐,简单、真实而饱满!
现在,业余时间我会经常去体育场,那里的室内羽毛球场是专业的比赛场地,我在那里学了大概半年。基本上都是羽毛球爱好者自发交学费在那里学习,一些哥哥姐姐已经坚持十几年了。在那里,我才知道握拍,发球,走位和简单的比赛规则是什么,想到打了二十几年“假球”,哭笑不得。不过带我入门的始终是伯伯,他让我对这项运动有了极大的兴趣。练球是很苦的,不懂怎么自如移动,全凭硬跑的我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是常有的事儿。半年后,种种原因使我放弃了室内羽毛球练习。自那以后,我常去的地方就是青年广场。那儿太有魅力了!篮球,乒乓球,羽毛球都有,且免费开放,均是露天的。在那里,你可以看到各个年龄阶段的男男女女,有互不相识的陌生人在打羽毛球,也有母女或者父子在打乒乓球,有七八十岁的爷爷奶奶,三四十岁的大叔大妈,也有十几二十岁的青年,几岁的儿童,篮球场一般是青年霸占,羽毛球和乒乓球则是不择年龄。
某周五下班后,同事约我打羽毛球。去的时候两个场地都有人了。爱运动的人最能相互理解,但是打比赛的除外。两个场地其中一个有四人在打双人比赛,这是没商量余地的。另一个场地有三人在轮流打球,看他们的姿势应该不是在比赛,于是和他们商量打“半场”(以场地中线为界,各占一半),少年们爽快地应了。同事打到一半,带女儿买水去了。
我在球场等着,没几分钟,来了一对父子。看个子,和我一样都属于白雪公主的七个护花使者。儿子直接来到场地上做准备,我问其父亲是不是来打球(明知故问,为下一句我们有人在这里打做个开场白),结果下一句话还没说出口,其父亲直接说,那你和他打嘛。儿子看起来4岁左右,我直接把他归为“初学者”,尽量温柔。结果令人大跌眼镜,开局3把,我连输3把。到第4个球,我一点儿也不敢大意,全神贯注看着他的球,我们打了不到10分钟,我已是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周围的眼光刷的聚集过来,有一个小妹妹直接跑过来问:“阿姨,弟弟几岁了?”
“呃,我也不知道。”
“你们的关系你还不晓得呀?”
“那我问问他。”
我借捡球的机会问:“那个小女孩儿问你几岁了?”
“七岁!”回答铿锵有力。
“噢,我七岁半。你打得真好!”小女孩毫不吝啬的夸奖。
“我学过的嘛。”小男孩儿自豪地说。
和小朋友打得正在兴头上,小女孩儿又来了:“阿姨,我想和你儿子打嘛。”
“哈哈……他不是我儿子,我是他姐姐。噢,不,我是他嬢嬢。”不敢占人小孩儿便宜,我连忙解释。
“那你让我和他打一会儿嘛!”小姑娘很执着,而我很不舍:“你再稍微等一下下,我和他打的21颗球,我们在比赛,一会儿结束了就让你打哈!”
“嗯,那我等着!”小女孩儿很高兴。
21颗球说快不快,说慢也不慢,中途我被小男孩儿教训了好几次——赢家发球你懂不懂?出界就算输你懂不懂?……他父亲在我身后大声跟他说:“她不清楚,你要好好说噻,不能这样没礼貌啊!”
小女孩儿如愿以偿得到了上场的机会,开心得球都发不出去了。不过小男孩儿似乎还有其他的培训,没打几把,他的父亲就催促他离开。
看着父子俩的背影,我想: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高手在民间真是有道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