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后,离天黑还早,一群山里不大不小、胖瘦不均衡的孩子,牵着一群牛往对门山上走去。
说是山,其实山上却很少有树,稀稀拉拉的不过大人高的白树,由于土地贫瘠,多年也不见长高,仅剩树杆,没有白树叶,就象一个个多年生病的老汉。
山上也没什么草,在哪个吃不饱、连小人书也很难看得起的年代,山里的孩子放牛、割草成了份内的事。
山上几乎是光秃秃的,石头裸露,只能看到黄褐斑斑的泥土。就连许多草垛也被这帮穷孩子挖回家晒干了当柴禾。蛮大一个山坡,也只有零星枯黄的碎草,一眼可望透十里八里。
黄牛水牛、大牛小牛十几头,象撒在山上移动的玩石,不停的移动着,和山上的泥土一样的颜色。水牛还好,很少乱饱,多是只埋头慢慢找草吃。可黄牛就不行了,没草吃,跑得飞远,满山乱窜,稍不小心就跑到人家庄稼地吃青苗。
这下就不得了。除了向人家赔礼道歉、挑粪补水加肥助苗生长,少不了挨大人打骂。大人会一边打一边叫:“你这个挨刀的,叫你去放牛,却让牛吃人家庄稼,看不打死你!”竹板劈哩啪啦的响声,却落在木凳子上。这响声一半是在演戏,让人知道是在管教孩子。
这群饿着肚子贪玩的孩子,可穷得开心。声音象响雷,从山腰滚下山沟,在河水里旋转。
不是在山上捉猫藏,就是玩石块修房、修路修水渠挖山洞。
天冷,穿得单薄,就挖个洞,藏进去,挡寒风。
天热,躺在山洞里,挡日晒。
有时,为防止牛跑远,就将牛绳拴在石头上,要不将两头牛的绳子拴在一起。
人难吃饱。牛也很难吃饱。
太阳西下,炊烟升起,山和夜一起黑了下来。
只听到:“猪崽”“牛崽”“路长”“么毛”……之类叫喊声在山洼里回荡,这才见一群赤脚露肉的小孩们爬在牛背上“叽叽喳喳”赶着牛回家。
山村的夜这才宁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