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的1984年,因为受爷爷的错案牵连而失去工作回乡劳动的父亲,曾有过一次恢复工作的机会,那次是让他到一个偏远的地方任教,尽管爷爷的错案是他一路奔波,费尽千辛万苦才最终换来了一张平反判决书的,他比任何人都更渴望能重返工作岗位,重新端上旱涝保收的“铁饭碗”。但看着嗷嗷待哺,刚刚失去母亲的我们姐弟三人,再看看已年逾古稀的父母双亲,他最终还是放弃了教职,把从教的机会让给了别人。后来顶替他的名额去任教的那个本家叔叔还经常跟父亲说是父亲让他过上了今天的好日子。
成年以后的我,经常会用我自己的心境去揣测那时父亲的心情。从一个豪情满怀的“天之骄子”一夜之间重回付出了无数艰辛才好不容易跳出的“农门”我始终无法想象出父亲当年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才走过了那段艰难岁月。
被下放回乡劳动的父亲,在我们村的乡民眼里是地地道道的文化人,这不仅仅是因为父亲是那时候我们村读书最多的人,还表现在父亲很在意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少年失意的父亲并未因为被下放回乡劳动而丧失生活信念,短暂的消沉过后,他依旧整洁而规律的生活,热心助人的品质,赢得了村民们对他的敬重,谁家有需要写写算算的事都会找父亲,父亲在体力劳动方面表现出来的荏弱也被村民们看成是可以体谅的缺陷。父亲很快适应了命运中的突变,单独应战。他已经从那个柔弱的书生成长为一根顶梁柱。
因为我是家中的长女,比弟弟妹妹相对懂事点,父亲常常会给我一次次地分析这件事情发生时他艰难的心路历程和痛苦抉择。我知道父亲的痛苦无奈和纠结,在那个年代,爷爷遭遇的错案给父亲带来的影响可以说是毁灭性的,意气风发的父亲,当年被分配到县委农林科工作,有相恋3年的城市女友。正准备谈婚论嫁的时候却被下放回了农村劳动,父亲的人生之路在这里出现了最大的拐点。女友被她的父母调回了省城,没过多久便在父母的张罗下嫁给了门当户对的丈夫,黯然回乡的父亲丢了工作又失爱,遭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大打击。
父亲用他不服输的性格上下奔走,几经曲折,历时3年,终于促成了爷爷冤案的平反和他因此遭牵连而失去的工作也得以恢复,虽然没能回到县委会一展鸿程,但教书毕竟也是个能吃“皇粮”的工作。可父亲却为了一大家子人需要他在身边照顾而放弃了。时隔多年后的今天,我仍然为父亲当年的选择唏嘘感慨。
当这样的机会时隔五年又再次出现在父亲面前的时候,素有修身齐家兴业之志的他选择了重返县城。时刻关心着时局变化的父亲,常常会跟那时还不是很懂事的我说:我们国家已经改革开放,世道变了,再也不用担心会因为家庭成分及父母的历史问题而受牵连和影响,只有走出大山去才会有更多的机会获得发展。
父亲又一次回到了县城,为了我们姐弟三人,踏上了未知的道路。重新回到了当年的伤心之地。
离开县城已近十年的父亲,带着我们姐弟三人,几乎一无所有地重新回到了县城。这一年是1989年,父亲已经45岁,年届不惑的他,丧妻后独自带着我们姐弟三人生活已经第6年,父亲随身带着的,只有一套单薄的行李和三个还在上学的孩子。我很清楚地记得,父亲脚上穿着的解放牌胶鞋已经补过三次,常年穿在身上的只有唯一一套中山装,遇到要出席什么正式点的活动,就得连夜在火炉上烘干赶洗出来的衣服。
八十年代兴起的乡镇企业,其实就是个临时性的机构,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更没有财政的任何支持,甚至连办公地点都是租来的。父亲所在的是建筑企业,收入就靠着名下几个建筑施工队每年上缴的微薄的管理费来支撑工资收入。一家六口人的生活重担,山一样沉重地压在父亲的肩头。
租下一间三十多平米的房子,一家人总算安顿下来,但生活才算是刚刚开始,离开县城已近十年的父亲,在县城举目无亲,没有任何人可以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入不敷出的生活现状让我们家常常是连买洗衣粉的钱都拿不出,吃肉更是一年中难得有几次的事,袜子是穿不上的,一件衣服我穿了妹妹接着穿一直穿到破是常事。
建筑行业的预、决算,钢筋图纸,建筑设计图纸,施工监理,这些如今看起来最基础的建筑施工知识,对已经年届不惑的父亲都是完全陌生的,他需要从零开始。
工作之余,为了生活,文人出生的父亲不得不低下头,四处求人去工地上做兼职,为的就是去跟那些一线施工人员学技术知识,同时增加一点收入以养家。皮肤本就黝黑的父亲整天在工地上头顶烈日,有时候遇上房屋混泥土浇灌,夜里加班到十一二点也是常有的事。我不放心这样的父亲,常常会放学后就赶到工地。看他汗湿透了全身,却一直都边忙边笑着。几次累到坐在地上,嘴巴喘着粗气,却还是合不上地笑,他总是拒绝我帮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的请求。说他不忍心看着没有母爱的我们吃苦。
不长时间,在烈日下炙烤的父亲便像是老了十岁。看着父亲的苦,我是感同身受的,但我帮不上忙,每当父亲递给我一叠一元几角凑成的学费,我便心疼如搅,恨自己不能为父亲分担一些。但父亲的心情是愉悦的,他常常会无限憧憬地对我说:有了改革开放这个大气候,国家的政策会越来越好,我们的日子肯定也会越过越好,困难只是暂时的,总有一天,我们一定会在县城拥有自己的房子,只要国家的政策好,改革开放的大方针不会变,我们肯努力,好日子就指日可待。
老年时的父亲,总会常常回忆起他的这一段创业故事,我知道这不关乎炫耀,不关乎成败。我知道这是父亲给自己和给母亲的一个交代。虽然那么艰苦,但这几乎是父亲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用他的话说:有了改革开放,像他这样的落魄知识分子,总算是有了盼头。
父亲的预判没错,一九九二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自然也吹到了我们的小县城,百废待兴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的房屋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父亲所在的建筑公司业务蒸蒸日上,购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修建了办公楼。
三年过去,本就有些文化基础,加上勤学好问的父亲掌握了不少建筑知识,偶尔也会自己接一些私活,收入增加很多,我家终于告别了租房住的日子,有了属于自己的简易房子。1994年,短短五年间,父亲不仅从一个建筑界的门外汉变成了一个技术型的管理者,也用上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部手机和摩托车。短短五年间,父亲老了很多,但笑容总是那么灿烂。因为在这短短的五年时间里,随着国家改革开发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各行各业都迎来了快速发展,父亲实现了当初以为是梦的理想。
看着父亲渐渐舒展开的眉头,我打心眼里佩服父亲当年重返县城是何等英明的决策,我为我们这个苦难深重的家感到由衷的高兴。
如今,我们姐弟三人都生活幸福,都在县城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车子,生活远远超出了父亲当年的想象。让人遗憾不已的是父亲当年的理想已经全部实现,他却于2011年因突发疾病去世。父亲未能看到更多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
每一个家庭的变迁总是与它所处的时代特征紧密相关的,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我家的巨变,在这个巨变期,我们这代人亲历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硕果。多少次,我透过那些宽阔的道路和两旁新起的民居,似乎看到了内在精神和文化元素的脉动,那是一种成长轨迹和文化气息、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的变迁。是的,我家的变化只是千千万万个中国家庭变化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四十年,我的家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着那一条条宽敞的通往各个村庄的水泥路,再想想我们小时候下雨就出不了门的“泥水”路,让人心潮澎湃,激动不已,更加能感觉到改革开放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是一条强国富民之路,是中国发展道路的其中一段,是有着五千多年华夏文明之路的延伸,也是中国发展道路的延续。我的父亲,还有千千万万的国民是这一伟大变革的亲历者,也是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