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1、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2、湖光:湖面的波光。
3、和:指水色与月光交相辉映。
4、山水色:一作“山水翠”。
翻译: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合;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远远地眺望洞庭湖旁山水的风景,好似洁白的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中唐著名诗人。雅称“诗豪”。与柳宗元并称为“刘柳”;与白居易、韦应物并称为“三杰”;与白居易并称为“刘白”。代表作《陋室铭》。
背景:
《望洞庭》是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赴和州刺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多次。
赏析:
本诗描写了诗人在秋夜月光下观赏洞庭湖的景象。“湖光秋月两相和”,月光融进了水里,湖面洒满了月光,水月交融,在这秋夜里,是那么空灵、宁静,而又和谐。“和”字用得绝美,把读者带进了一幅月光和湖水相互交融的柔美画境里。“潭面无风镜未磨”,诗人形象地把月光下风平浪静的湖面比喻为未经打磨的镜子,贴切至极。交融了月光的湖面,恰如未磨的铜镜一样,照出来的影像有些模糊,却又带有朦胧的美感。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转到湖中的小岛------君山。湖水托着君山,山水浑然一体,如同在一只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在这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中,诗人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
主题:
本诗通过描写诗人在秋夜月光下观赏洞庭湖的景象,表达了他对洞庭风光的赞美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