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三十,吃饺子这个习俗家家都一样。看我回家了,大家便张罗着包饺子,剁馅的剁馅,擀皮的擀皮,灶房里热火朝天的景象。
不到一个小时,热腾腾的饺子就端上了桌。女儿在一个饺子里包了一枚硬币,如果谁吃上了,谁就来年发大财、健康平安,结果被年过九旬的父亲吃上了。女儿调皮地说,爷爷要发大财了。我想,发不发财是小事,只要父亲能健康平安就好。
吃完饺子,一家人都爬上了大炕。父母年龄大,御寒能力差了,又睡不惯电热毯,就又盘了一个大炕,三十了大家都坐在在热腾腾的大炕上,一边嗑着瓜子,一边看春晚,别提有多惬意了。年三十晚上,大家大抵都要看春晚,这已是现在中国人的一道必不可少的文化大餐,比吃大鱼大肉还要有滋味。这时,母亲却上了灶,连帮忙都不让我们去。这是她每年都要做的传统项目。炸丸子、炸酥肉、卤肉,这些吃食都必须提前做好,到了初一后,来客或者自己做饭就比较简单了,有诸多的半成品呢。做完这些,还有一件事是非做不可的,就是祭灶神了。灶神是家家都有的,在灶台上方,有印制的灶爷像,上边有对联,上书“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敬灶神必有灶糖,糊在灶爷嘴上,甜了灶神的嘴巴,他老人家上天必定给这家说些好话,来年上天也就多降些祥瑞给这家了。看起来,贿赂这事打神仙哪儿就有了。
这天晚上,平常节俭成习的母亲,打开屋里所有的灯,每个屋子都灯火通明。母亲说三十亮一晚,一年心里亮堂堂,日子红火,这些美好的祈愿是天下父母共有的。午夜12点到了,我们还都不忙,母亲倒说快去放炮、放花,吓跑了年,把灾病都放到天上去。
我们放炮放花去了,母亲腋下夹了香蜡和拓印过的纸钱去巷道三岔口去了。她是给远方去世的外爷外婆烧纸钱去了。上次我们回家时她就给我们说,外爷给她托梦了,外爷在梦里说他没钱花了,他拿出两张百元大钞,外爷说你们那钱我使不了,他要冥钱。母亲今天晚上在三岔口撒上灰圈,点燃蜡烛,烧化了那沓拓印过的纸钱。撒灰圈是怕其它生活在阴间的“人”抢钱,点蜡烛是怕外爷天黑看不见路,拿不走钱。这些朴素的风俗所包含的亲情和对亲人的感情,让人感动。
八点多才从梦中自然醒来。早晨一开门,是要响开门炮的,一串鞭炮响过之后,遍地的炮花红彤彤的一片,这炮就叫开门红。我准备把昨天晚上放烟花、放鞭炮造成的遍地狼藉打扫一番,家里人不让我拿扫帚,他们说,今天是不能扫的,要扫就从外往里扫,这样一年就不会破财,也只会进、不会出。就连今天的洗脸水、洗锅水都要找一个桶盛起来,等初一过了才倒垃圾、dao废水,初一是绝对不能往外泼的。这些禁忌也不知是从什么时代开始的,我家乡的父老乡亲们世世代代就这样生活着,祖祖辈辈遵从着这些古老的习俗。
吃过早餐,母亲准备了三份香蜡纸,让我趁早去给周围有新去世了人的家里交灵。据说,新去世的人的灵魂在短时间都还没散,年三十要把他(她)们接回家供在堂屋和家人一起过年,从初一到初三,三天的年过罢,还要送他们到坟上去。
初一小辈要给上辈的磕头请安,像我们已经长大成人了,在不磕头行礼,只有那些小娃们,今天是最高兴的了,因为这天大人们最慷慨,都为他们准备了红包,只要磕头,就有新崭崭的压岁钱塞到手中。这帮小崽子们拿到钱必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这些做大人的先没发什么财,到让他们占了先机拿了钞票。
初一中午要吃团圆饭。这天的菜必要双数,最好要凑成十二个,预兆着来年十二个月都没有灾祸,平平安安。这天吃饭如果家里有谁不能回家过年,也要为他摆一幅碗筷,表示他也在家和大家一起过年。今年哥哥远在新疆照看工地,没能回家团聚,我们就为他摆上了碗筷。初一做的菜太多吃不完,一般都要吃三两天。
俗语说:“三十的饺子,初一的面”,这是老规矩,必须遵从了才好。下午吃了宽心面,才算年真正地开始了。接下来串亲戚、看社火、放洋灯,必到十五元宵节放了花灯、倒了灯、吃了元宵才算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