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崇春江晚景
【作者】苏轼
【朝代】宋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
①惠崇:北宋名僧,擅长写诗作画,尤其喜爱画鹅、雁等禽鸟与河湖等水景。春江晓景:也作“春江晚景”,是惠崇的画作。这首诗是苏轼在《春江晓景》上题写的,是一首题画诗。
②蒌蒿: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长在河滩,嫩芽叶和茎可以食用。芦芽:芦苇的嫩芽。
译文:
竹林外桃花开了两三枝,春天的江水变暖,鸭子是最先知道的。蒌蒿已经长得满地都是,芦苇刚刚抽出嫩芽,这正是河豚要逆流而上产卵的季节。
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zhān),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与他的父亲苏洵(xún)、弟弟苏辙(zhé)合称为“三苏”,同列“唐宋八大家”。苏轼的诗作清新自然,富有理趣,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独具风格。苏轼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与辛弃疾合称为“苏辛”。
赏析:
这首题图诗,着意刻画了一派初春的景象。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
然后,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