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时候,刚进腊月,小孩子就特别巴望着过年,因为只有过年时才有新衣服穿,才有许多好吃的……我家呢,就我一个女孩,自然得到父母多一些的偏爱,妈妈早早的就先给我做了花外衣,要等到除夕那天才能穿上。还买了红头绳、彩绸子,我爱不释手,总悄悄地拿出来看看,再小心翼翼的放起来,留着过年时扎辫子……
寒风凛冽的腊月,大雪纷飞,人们并不觉得怎样寒冷,开始杀猪宰羊,杀鸡杀鸭,准备过年,但大部分都是留着过年时来招待亲朋好友的,谁让咱东北人比较热情好客呢!
小的时候,总是特别期待过年,因为一到过年,我们就能得到压岁钱,哥哥弟弟拿到压岁钱就兴高采烈的去买鞭炮,我呢,则是把钱攒起来。压岁钱要等到除夕之夜才能才能拿到手里呢!于是,我们数着手指头盼着除夕快点到来。
那个时候,家里要贴的挂钱儿不用买,这事由我来完成,没有刻刀,就用小锯条和削铅笔的小刀,来刻出各种图案的挂钱儿,左邻右舍的叔叔阿姨们都夸我心灵手巧,心里着实美滋滋的,看着自己的杰作不由心生喜悦。我早早的把过年时,我们兄妹三人要提的灯笼都做出来,用高粱杆梢做框架,然后糊上彩色的纸,很漂亮的,一个个小灯笼映红了我满是微笑的小脸蛋儿……
那个时候过年,家家户户都要贴年画,贴对联。对联都要找村里毛笔字特好的长辈人来写。家里买年画的任务自然是由我来完成的,不管买多少年画,总要少不了年年有余(鱼)那张画,寓意着日子越过越富裕(鱼),其它大多是成套的,诸如三国演义、西游记、杨家将等等里面的人物……那些年画要在除夕的前一天由我贴在墙上,我就像个小大人似的,以致后来长大成了家,家里的一切大小事宜也都是由我来担起……
过年的前几天,爸爸买来黑黑的冻梨、冻柿子、花生、糖果……之类的东西,都要等到过年才能吃。妈妈炒好的瓜子也要留到除夕的前一天分给我们。接下来我帮妈妈打扫卫生,要应乡下的民俗“二十五,扫尘土”,然后是把墙糊上花纸或报纸,弄得亮亮堂堂的迎接新年。噢!对了每到分糖果时我就想起六岁时,也是过年分糖吃,那时的的糖果一分钱五个,不是纸包的那种,大约像红花饭豆那么大,我刚放进嘴里,还没尝到是啥滋味呢,就咽下去了,当时那个无奈,弄得爸妈时常的拿这事来开玩笑、打趣儿……
转眼间,我们日望夜盼的新年终于到了,老老少少欢天喜地的庆祝新春佳节!吃罢年ye饭,迎来新年新的一天,我们拿着压岁钱、穿着新衣服,又长了一岁,脸上洋溢着喜悦,别提多开心了。那时,虽然很贫穷,可我们总是那么的快乐、感觉那么的幸福!在鞭炮声中,告别了昨天,迎来崭新的明天……
初一那天去给长辈拜年,晚上提着灯笼和小伙伴们疯玩,好不热闹。最让人怀念的娱乐活动是扭秧歌、踩高跷,从初二到十五开始“跑秧歌”(挨家挨户拜年),服装色彩艳丽,唢呐声声,锣鼓喧天,场面红火,围着好多观众,那孙悟空、猪八戒逗得人们哈哈大笑,临走时要给“秧歌头”赏钱,我家不但是给赏钱,爸爸还要给人家拿上几盒香烟呢!元宵节那天,要集体秧歌汇演,各队由领舞者指挥,集体走各种队形,扭动着扇子舞起来,还有丑角扮相的,不时的逗着看热闹的孩子们,朴实的人们开心的笑着……
年后一个最重要的节日当属元宵节了,夜晚,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必须要吃有团团圆圆寓意的元宵,然后,小孩子们则是提着灯笼去外面玩。元宵之夜,将从除夕开始的热闹又推向了一个高潮,至今我们的元宵节依旧热烈,只是不像那个时候热闹罢了,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为了生计四处奔波,很多人都在外地过元宵节了,只能望月慨叹“故园今又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元宵节过后,小孩子们依旧沉浸在快乐之中,大人们则是要为春耕做准备工作了,便又开始忙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