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二宝的缘故,2017年难忘;也因为二宝的原因,2018年伊始,我有了与父亲在一起生活的机缘。回首往昔,从上师范开始,与父亲相处的日子就屈指可数,印象也几乎没有,每次回家似乎都变成了例行公事,蜻蜓点水,原因自不必提,更别提对父亲生活的了解,以及对他老人家发自肺腑的关爱。现在想来,愧疚也早已满怀。
父亲来富平照顾我和二宝,我自然是最最高兴的,着实让我深深地体会了一把父爱,也让我明白了很多。这还得从那天晚上说起,父亲和前几天一样,抱着孩子在家里一二一,孩子满脸笑容,父亲自然不用说,爷孙俩怡然自得。看着父亲一瘸一瘸(前些年父亲一个人生活,上梯子时摔下来,把膝盖伤了,没有及时看,也没好好好休养留下的后遗症。关键是事情发生时,父亲害怕影响我们工作竟然没告诉我们,这可以说是我们姊妹几个对父亲最大的亏欠。)地逗笑着孩子,孩子也不停地发出咯咯的笑声,我心中漾出的幸福无以言说,静坐在沙发上享受着难得的清闲。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溜走,而此刻的我只感觉到冬日的屋子里温暖如春,除了暖气,更重要的是父亲的温度。突然间,我瞥见了父亲额头皱纹间明晃晃的,我下意识地嘘了一声,赶紧起身抱孩子。当接过孩子的一刹那,我明显感觉到父亲的衣服油光发亮,随口就说了句“大,我明天晚上给你把衣服洗一下,晚上在暖气片一暖,第二天就可以穿了”。说完,只见父亲脸上堆起不好意思的笑容,微笑着回了句“我这次把这件穿来就是让你洗的,看你能注意到不”。旁边的姨也插了一句,说:“你上周给你大洗的棉衣,他这次都舍不得穿,说是留着过几天到南京你弟家过年时再穿。”听了姨的这一番话,看着眼前身形伛偻的父亲,我强忍着眼泪,心里却在翻江倒海。母亲在世时,父亲当时也年轻,穿衣虽不怎么讲究,但干净整洁那是必须的。可现在怎么变了,难道只是年纪大了不注意这些了吗?
第二天下午,我就找了孩子他爸的衣服让父亲换上,拿起父亲的脏衣服在卫生间洗起来。快四十年了,印象中清晰地记得,给父亲洗衣服上周是第一次,这是第二次,想到这里,我浑身不禁打了一个冷战,感觉到寒气逼人。记不清已经洗了多少次衣服,给老公,给孩子,甚至给公公婆婆,可唯独给生养自己的父亲没洗过几件,想来心里真不是滋味。所以这次给父亲洗衣服我格外用心,用刷子刷,用手搓,反复了几次才放在洗衣机里洗。令我没想到的是晾晒衣服时,又发现洗了三件,其中有两件胳膊窝都开线了。看着那裂开的缝,我感觉裂缝似乎都在嘲笑我这个做女儿的,都在讽刺我这个堪称小棉袄的人。我再一次怔住了,我为自己的粗心惭愧,我为自己的不孝内疚,我不能原谅我自己。
这段时间父亲和我住在一起,我的所做怎能和父亲相比呢?一幕幕场景立马浮现。父亲起床早,害怕影响我睡觉,常常是静坐到房子,即便说话声音也压得很低;睡了一晚上,父亲知道我给孩子喂奶需要补水,温度适宜的水早已倒满杯子;吃饭时,孩子哭闹不停,父亲总是先让着我吃,他抱孩子;父亲每每从外边回来,总是先洗手,随口笑着说身上冰,先暖暖再抱孩子;看到我和孩子进房子睡觉时,他总会把门帘放下来,把门轻轻带上;当我要出门时,父亲总不忘叮嘱一句,外边冷,记得把帽子戴上。这就是我的父亲,虽是一个地道的农民,但内心细腻,对子女的关心无微不至。而我却,哎!
说起父亲,已近古稀之年,身体清瘦但依然硬朗。一辈子在黄土地里打拼,供养我们姊妹四个,想来真的不容易。年轻时,父亲除了务农种庄稼,他还下过煤矿,在水泥厂干过,在队里当过小干部,也做过信贷员,在村里也称得上能人一个。可一家六口人,就父亲一个人挣钱养家,而且除大姐初中毕业没再上学之外,我们三个都上了大学,都花了不少钱,现在想想都不知道父亲一路是怎么走过来的。但令我确信不疑的是他一辈子省吃俭用,舍不得给自己花一分钱。只记得他以前工作用过的一个黑皮包,皮脱落的一片一片,包带也不知断过几次,每每都是母亲用针线一缝,他继续用,可就是不舍得扔掉;还有就是要出远门时,习惯性的给皮包里装几个蒸馍;就是平时吃饭也常常将碗里饭菜吃得干干净净,甚或用馍擦一下。盘子里的汤汁更不用说。到现在生活已经好多了,可他依然如故。在我家时,有一次他准备出门,上完厕所,却问姨要不要上,我以为这是出自一种关心,姨说不上后,我才听到冲水阀按下,水流哗哗的声音响起。写到这里,我真的理解了考上师范报名时,只有15岁的我为什么会和父亲骑自行车骑行七八十里路一直骑到蒲城,为什么当时我那么渴望吃一碗liang粉却只有蒸馍,可那时父亲怀揣的却是几千元的学费,那是家里好些年的积蓄呀!眼泪润湿了眼眶,思绪也一下子回到了以前。
都说父爱是山,默默无言却高大深沉,而我要说父爱是阳光,温暖着他的每一个子女,不偏不倚;父爱是雨露,滋养着子女的心田,润物无声;父爱是小船,渡你跨过生命的风风雨雨,义无反顾;父爱是大海,可装下你的种种不快,却依然倾耳而听。
这次我似乎读懂了父亲,理解了父亲,唯愿父亲以及天下所有的父亲身体康健,安享晚年!
也祝愿普天下的儿女都践行“最好的孝心是陪伴”这一不二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