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同时又是一个传统节日,始于周代,有2500多年历史。《历书》云:“春分后十五日为清明,时万物皆洁而清明。”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融合自然节气和传统节日于一体,节俗内涵丰富,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两大主题,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一百五。即上一年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天。古语“一百五”即今汉语所说的“一百零五”,按历法计算当在清明日前后几日之内。然而山东朱刘地区习惯上将清明前一天定为“寒食节”,前两天定为“一百五”节。这三天的顺序是一百五,寒食,清明。在清明习俗中,“清明节”实际上已成为一个系列节日,连过三天,三天各有不同内容。届时杨柳吐绿,麦苗开始拔节生长。农谚说:“一百五,麦苗离了土。”“一百五”是清明节的一部分,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节日。这一天的主要活动为“添土”,也叫给老爷老妈修屋。因先人坟墓经过一年的雨水冲刷,牲畜糟蹋,枯枝杂草凌乱,或有部分损毁。添土时首先去除坟墓上的杂草,再培上新土。如此年年修葺,保持坟墓整洁美观。这一活动须在当日日出前完成。俗语:“一百五,去添土。”
寒食。寒食节是我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顾名思义,就是不生火做饭,吃冷食。相传为纪念春秋时被火烧死在绵山的介子推而设立。古时禁火三日,现在仍有部分人家保留着寒食吃冷食的习惯,即前一天晚上烙上大饼,煮上鸡蛋,熬上米饭,第二天早上吃一顿冷食。
清明节、七月十四、十月一是中国三大冥界节日,清明祭祖实际上是在寒食这天进行,上坟是寒食节最重要的活动,家家户户都要上坟祭祖,压一年中的第一次坟头纸。如果哪家不添土,哪家不上坟,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谓之“不孝”,“无后”。
清明。清明节早饭主食必定是大饼卷鸡蛋,菜肴也是以鸡蛋为主,如鸡蛋炒菠菜,韭菜煎鸡蛋,香椿芽煎鸡蛋等等。主妇把煮熟的鸡蛋染上红色,分给小孩,并馈赠友邻。孩子们则三五成群地进行一种斗蛋的游戏,蛋分两头,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撞蛋头,蛋尾撞蛋尾,破者认输,以此分出高下。
郊游,踏青,打秋千,放风筝,扫墓等都是贯穿在清明节三天庆祝活动中的。其时,气温升高,日平均在15*C__20*C,雨水调和,冷暖适宜,室外活动和春耕春播都已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