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常说“多年的邻居变成亲”。大千世界,人流如潮,不经意间,住到同一幢楼里,成为邻居,这便是一种缘分,若能成为亲邻,那更是一种福分。
生于农村的我,从小在父母和左邻右舍的友好相处中长大。李家奶奶乐善好施,哪怕是蒸了一笼包子,或有几块糖块,都会送我母亲一点;刘家婶子精明能干,乐于助人,常主动搭把手帮我母亲做做家务;李家姐姐亲如姐妹……母亲礼尚往来,和睦共处。
长大后,我成了城里人,有了自己的邻居,又因为换了几个住处,便有很多邻居。这里已不再是农村祖祖辈辈的乡里乡亲,也不是熟悉的伙伴和尊敬的长辈,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陌生人,成了左邻右舍,楼上楼下。我秉承父母友邻和睦的优良传统,邻居由陌生到认识,从回避到信任,由一般到朋友,有些更是我终生感谢之人。
初入职场的我,稚嫩青涩,一次班主任工作交接,遭到了性格耿直的中年男体育老师的误会,无端指责我做事欠妥,我委屈落泪。李老师得知原委,安慰开导,要我理解体育老师的耿直,不要斤斤计较,我听后就释怀了。婚后,爱人在外地,我独自带孩子上班,因为邻里,他的帮助就常有,孩子亲切称他“阿伯”,连他身边的几个员工小妹,也成了我的好帮手,只要有空闲,就过来帮我带孩子。
我与他做了六年的邻居,对与人为善、宽容待人的处事原则有了深刻的理解。后来我去外地工作,回去看过他一次,再联系时,他英年早逝,甚有遗憾。
搬到新城市,我住了楼房,一单元十户,都来自同一公司不同系统单位,都是陌生面孔,我又经历了邻居间从点头微笑的初相识,然后渐渐熟悉互相走动,再后来就成了亲邻的过程。我本身温和友好,邻居回馈了我和睦友善,慢慢信任建立,就有了友爱互动。我和爱人上班,刚上一年级的孩子下午放学早,由于个头小开门吃力,放学归来,只能在楼下等我们下班。楼里马家阿姨、孙家阿姨、张家阿姨、刘家阿姨看见孩子在外,就会带进自己家,我下班楼道喊声,阿姨开门送出,孩子就是在她们这样的关切中慢慢长大。
“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抵对门。”我很庆幸,遇到了对门刘师傅和田姐一家。平时,我们见面交谈常有,来往少些,但关键时帮助令我难以忘怀。一天晚上十一点多钟,我忽然眩晕呕吐,爱人恰逢到外地,孩子不知所措,敲开对门,刘师傅和田姐急忙过来,叫来救护车,扶我下楼,送往医院,检查入院,直到一点多才回去。我到外地,房子出租打理全权委托给他们,没有推脱,欣然应允,减少了我好多困扰。后来两家搬家时,对十多年的邻居情更是依依不舍。
城镇的发展,高楼的林立,人口的流动,越来越多的陌生人会成为邻居,邻里之间的和睦相处,是大家都渴望的,彼此间的理解和宽容就尤为重要,少些争执和冷漠,身边就会多些温暖与和谐。我曾因太阳能水满溢出,致使楼下人家墙壁有少许水印,及时找来商家,解决了问题,彼此互相致歉和感谢,没伤和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