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东头的思过庙已经有近两百年的历史了,是一大片院落,估计有几十亩大,说是清朝一位王爷住的,后来家道败落了,便在这里思过,再后来被后人们改为思过庙,还请来了菩萨佛像。由于院落大,且是年代久远的王爷的府第,所以很有一些人过来烧香拜佛,渐渐的便很有了一些名气。
村里的最老的老人是老爹,今年99岁,是李二狗的太爷爷。李二狗的父母早逝,由太爷爷抚养长大,今年二十岁,爷俩住在村西头的两间茅草房里,这茅草房也有几十年的光景了,四面的草泥墙都用木桩抵住才不至于倒塌。爷俩的生活一直靠二狗在城里打点零工和太爷爷编竹篓子卖点钱维持。
听村里与老爹年龄相当的老人讲老爹以前是村东头王爷家的书童,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卖进王爷府。老爹是村里唯一识书写字的老人,这可能也是老爹当年作书童的见证。对于这些老爹从来都不提,只是每年过年时,村东头的思过庙都会贴着门联,与老爹家的门联一样是正统的毛笔字,龙飞凤舞,甚是好看,这些都是现在的小年青写不来的。至于是谁在思过庙贴的门联,大家都没有在意,但也决没有与老爹家的门联想到一块去。
二狗在城里边打零工边学理发。二狗学理发时间多了,在城里的生活费就成了问题,这样老爹就每个月要多编些篓子去卖,但日子还是十分紧巴,过不下去时老爹就想方设法地东挪西借,二狗是苦孩子,又肯学又勤快。学了一年,就成了店里的师傅,有了工资拿。
二狗第一个月拿工资时,最高兴的不是二狗,而是老爹,老人高兴得像个孩子,逢人就说狗子在城里做了大师傅了,这天,爷俩在村前门小卖部买了一瓶二锅头,爷爷炒了碟花生米,爷俩就喝起来了。“太爷,我听我们老板讲,干我们这行可以赚大钱,以后咱不编篓子了,您就呆在家,啥都不用做,享享福,没准过两年咱们就住到城里去呢。”二狗喝得满面红光,“狗子,爷爷不希罕住到城里去,你也不小了,攒点钱娶个媳妇才是正事。”老爹想得比较远。爷俩边喝边聊,直到深夜才睡下。
二狗从来都没想过娶媳妇,今儿太爷提起来,二狗的心思就动了起来。村里年纪跟二狗差不多的孩子,多数都讨了媳妇,没娶的也差不多都订下了,只有二狗家里穷,没人跟他保媒。
自打太爷提了要给他讨媳妇后,二狗做梦都想着娶媳妇。更加卖力干活,爷俩也更是省吃简用,半年光景,家底就殷实了。二狗就想把两间草屋拆了,盖三间平房,这年月,没有房子,媳妇不进门。老爹不同意,让另找空宅地建新房,不拆老屋,留风水。这样,二狗就在村东头靠近思过庙的一块空地建起了三间平房,是当下时兴的带走廊的一头沉,还顺带着砌起了一人多高的院墙。这下,村子里轰动了,都说二狗子争气,又踏实又能干,老爹以后要享福了。
跟二狗说媒的人跟走马灯似的,乐于不绝。二狗子很快跟邻村的英子订了亲,年底就娶。英子是这几个村子里数得着又漂亮又泼辣的姑娘,英子爹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娘在村里是妇女主任,英子随她娘。
腊月二十六,二狗娶亲,这日子是英子娘订的。这天,村子里热闹得很,二狗弄了两辆小轿车娶媳妇,这是村里头一回,也给英子家脸上添了光,二狗的老板也来了,人家也是开着小车来了,送了一辆电动摩托给新媳妇,这也是村里头一回,村里其她媳妇都没有,都说英子好福气。
一家人甜甜美美地过了新年,年初六,二狗就回城上班了,家里就剩老爹和英子,老爹还没从孙子的新婚和新年中醒过来。这天,老爹早上起来,没看到孙媳妇英子,平常这会儿,都在做早饭了,“英子,还没起来呢”。老爹敲敲英子他们新房的门,“没呢,不舒服。”英子淡淡的声音从里屋传出来,这几天,英子一直都是这声音,好像在跟谁生气。
英子从狗子走后就像前后变了个人,前几天,太爷太爷一个劲叫,这几天,连说话都远远的,好像老爹身上有病菌会传染似的。
这天,英子迫天荒地做了次饭,不过等老爹吃饭时,锅里就剩点汤,爹只有去吃些剩馒头。吃完饭,老爹涮完锅,打算编些篓子,因为狗子现在挣的钱他一分也看不到,他想卖些零花钱,“太爷,我们一起去老屋看看好不?”英子一反往常地笑着对老爹说。
从在思过庙旁边建了新房后,老爹跟二狗他们一起住在新房里,很久没有回老屋了,远远的看上去,老屋更加破烂了,院子里也长满了草,“太爷,这里挺好的,又清静,你还回来住吧,你看,你住在那边不方便,我和狗子会经常回来看你的。“这下,老爹是明白了,孙媳妇为啥一直不高兴,是不想让他住在新宅里。
老爹又搬回了草房里,不过,这次是他一个人住了。看见老爹又搬回草房里,村里的老人们就问起来“老爹,你咋回事,放着新房不住,住草房。”“这边清静,人老好静嘛”。老爹笑着答大家。
二狗回来看见太爷住回草房,就问英子是咋回事,其实不问他心里也明白,就跟英子生闷气,这下可惹恼了英子,跑回娘家住了一周,直到二狗去接了两回还答应不提太爷的事才回来,这样,二狗就隔三差五地给老爹送些吃的和零花钱,这样被英子见了,就又将二狗骂了一顿。渐渐地,二狗便不敢再来了。
春雨绵绵,一连下了好几天不见停,老屋四面的泥土墙都有些松动了,东墙看样子要塌陷,老爹就想将编好的篓子背到镇上去卖了买些砖砌起来,出门雨就下大了,老爹就回来拿雨衣,刚进门就听见撑墙的木桩喀嚓一声,断了,东墙塌下来了,房顶上的瓦掉下来正好查在老爹的身上。
等村民过来时,老爹已经在风雨中昏迷了,村民将老爹送到医院才跟二狗讲,二狗回到家跟英子拿医药费,英子磨磨蹭蹭半天还不肯拿不出来,急得二狗在屋外团团转也不敢对英子说半句狠话。
一个星期后,老爹出院了,老屋被雨淋塌了,老爹又住回二狗他们的新宅房里。由于老人的腿被砸伤,行动不便。二狗就想请几天假照顾太爷,英子就不大情愿了,“几天可以赚一百来块呢,照顾太爷就交给我吧。”二狗就又去上班了,留下病伤的太爷和有心计的老婆。
由于答应了二狗会好好照顾太爷,英子就每天准时做饭,洗衣。可是没过几天,英子就借口回娘家,一走就是两天,留下行动不便的老人吃干馒头。英子从娘家回来后,就更懒了,饭也不按时做,每天吃午饭时就是下午三四点钟了。等老人稍好一些了,腿脚可以走走动了,英子就整天整天在外面吃,留下老人自己做。
这天,邻居李婶卖鸡蛋,看见老爹吃白饭,没有菜,就给两个鸡蛋让老爹炒菜吃,英子回来时,正看见老爹在吃鸡蛋,就指桑骂槐地说老人不干活光吃饭,还光吃好的,真是个废物。李婶看不下去了,刚要出声,就听老爹说:“孩子,做人要厚道,你要是实在不想让我住这,我也可以搬走。”这天傍晚,老爹去了村支书家,很晚才回来。
第二天,老爹就搬到思过庙的西厢房的书房偏厅去住了,据说这书房就是当时老爹伴着王爷之子读书的地方,老爹照旧每天把院落打扫干净,然后编些篓子来赚些零花钱,二狗他们也从来没有来看过老人。
要过春节了,过来烧香拜佛的人一下多了起来,这天,庙里来了两个年轻人,他们指着思过庙门口贴着的已经发白的春联问老爹,“老人家,这个是你贴的吗”?这正是去年老爹贴的,“这是俺贴的”。“老人家,这个也是你写的吧”。两个年轻人接着说,“是啊,这个是我写的,乱写的,不碍着啥吧”。老人很紧张,“不碍啥事,老人家,你多大年龄了,怎么会写字啊”。在他们看来像这种年龄的老人都是不会识书写字的,而这位老人不但会写而且写得有些像前朝一位书法家的笔迹。这一聊,老人打开了话匣子,“过完这个春节,俺就一百零一岁了,俺只是每年春节时才写几个字,平常没功夫写,这也是俺从小在王爷家学的,那时俺和淳王爷一般大,是他的书僮,老王爷就请了当时的一位书法家教写字,淳王爷的字才写的好呢,唉,不提了”。老爹说着说着眼圈红了。两个年轻人还想聊点什么,但看到老人这么伤心,也就作罢了。不过,第二天,这两个年轻人又来了,他们帮助老人整理房间,打扫院落,临离去时,告诉老人,他们想报道他,老人家就问报道会不会害到村里人,他们就说不但不会,还会让村里人过得更好。
不几天,当地著名报纸就报道了一个沉默了多年的书法家,电视历史人物追踪也报道了老爹的事迹,随着这两家媒体的报道,思过庙一下香客如云,老爹一下成了名人,成了历史书法家,接着更多的媒体来报道思过庙和老爹,市书法协会主度也将老爹的字带回去研究,接着便聘请老爹作市书协委员,去帮学生们讲书法,老爹从小受的是之乎者也的教育,不会讲课。市书协和政府商量就让老爹呆在思过庙吧,这样更利于老人健康,也会让思过庙的香客会多些。
这样,各个报道又说神秘老书法家不讲课,他的字千金难求。很多人都上门来求字,老人一般都会帮忙写几个字的,平常老人和往常一样,打扫院落,编竹篓子。现在老人编的竹篓子也是价格不菲,被多数的文人雅客买去收藏。
一天,二狗和英子来了,二狗满脸羞愧,英子则是一脸算计,“太爷,你搬回家住吧,我们会好好照顾你的。”英子又是刚结婚时甜甜声音,“这儿住着挺好,你们不用担心我。”老人淡淡地说。英子用手推了推狗子,示意狗子劝说,“你们也甭劝我,我不会回去住,我住这真的挺好,清静。你们也是想要字是吧,我写给你们。”老人摊好纸,磨好墨,写了“厚道做人,踏实做事”。英子拿着字拉起狗子走了。
过完春节,老爹的身体就不行了,临终时,老爹拿出一叠纸,原来是思过庙的房契和一封淳王爷走时的信。原来思过庙早已在淳王爷出走时送给了他的书僮老爹,只是老爹从未想在里面终老,但最终他还是在这个让人思过的地方去了。思过庙及房契和书信按照老人的遗愿捐给了政府作文物收藏。
再于是思过庙成了名符其实的求佛思过圣地,只是人们思过的心情各异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