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的寝室。已经习惯了晚上在床上躺一两个小时才能睡着,早上起床急冲冲跑教室。
感觉像死人一样,不想看书,不想听课,不想思考问题,内心真的有一点点不快乐,但这不再堪称为忧伤了,忧伤是十六七岁懵懂少年的专用形容词。
大学三年了,每年清明节前后总是出现持续一段的情绪低落、焦虑。仿佛伴随着清明一样,要祭奠那逝去的曾哭过痛过笑过的青春,哀悼埋葬了我们的爱好、健康、娱乐的高中时代。那时候,尽管外面的世界时时刻刻在变化着,我们依然整天蜗居在题海战术中,“不论魏晋,不知秦汉”。
那时候留下的记忆不多,但刻骨铭心,想想都不敢再回去的。翻着那些记录了成长的疼痛的纸页,看着看着默默地就心痛了。发现了内心的世界与真相间的交织:有梦便意味着痛,痛成全了梦,梦也因此永垂不朽。从小学到大学,梦越做越小,也越做越实,却离最初的梦也越来越远了。着实,随着那一张薄而沉重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来到了这个城市,学了这个专业就意味着如果不改行就要为之奋斗大半辈子了,也确实验证了儿童时代的理想仅仅是梦而已。很喜欢那时的天真与稚气。现在,还有比工作挣钱更现实,还有比追求理想更不切实际的事情吗?感觉这几年一无所得,除了现实给我的启示,不得不被潜移默化着。每个人都有自己成长的方式,而选择主动靠近并融入chengren世界是最明智的,因为会少去很多成长的疼痛。可我不喜欢这种方式,我要自己去体验,因为有些弯路是必不可少的。当然,作为二十几岁的人,已经学会了更多高明的方式将自己内心的情绪在理智控制下表现得平静淡定。真正无爱无恨、无忧无虑、没心没肺的时光已经远去很久了。
我爱匆匆时光,不舍它这样离我而去,可是无论以何种形式,期盼还是对抗都无法抵制单调重复而规范的明天如期而至,明天既是开?家彩蔷⊥贰8嫠咦约翰灰グ媚眨诤藁故腔彷尤疲砩匣厥滓惶欤忠?今天真失败,上课不认真听讲,自习没好好利用,跑步又没有坚持。
昨晚跟老同学聊天,说到我近期状况,他们说累了就休息调整一下。我最清楚,不是累了,是莫名其妙地感到迷茫了。看到好多同学要么成功考上研究生,要么找到好工作,要么正在努力备战2013考研,还有坚持重考既定目标的,心中感慨颇多。虽然说服自己不考研的理由比考研的理由多,但我说服不了自己不会后悔自己坚持不考研的决定。所以我目标很单一——全力以赴准备司考,故比起那些兼顾的要轻松一些。然而,我迷茫了,不考研,也将是没有退路的路:如果没通过,何去何从,不是害怕面对,是不想再来一次。所以必须釜底抽薪、背水一战。
当然,在大学,没给自己太大压力,英语四六级刚过线也没再刷分,打算那个教师资格证回去当老师(人就是很矛盾,奋不顾身地走出来,又迫不及待的想回归),由于本人的木知木觉,错过了普通话报考时间,搁置了……我是属于要学习也要娱乐的人,书是要看的,玩也是不可少的,如果要我从早到晚坐在自习室,绝对是“手比眼快,眼比脑快”,简直可以达到看书的最高境界——看书看得想吐,看了也是白看。所以偶尔会觉得现在这种整天准备司考的生活好枯燥,总想用高中的那段“坐在地狱,仰望天堂”的痛并快乐着的炼狱般生活激励自己,找回当年的热情,我知道那种感觉找不回来了,初进象牙塔的的新鲜感与激动早已在日复一日的单调与重复中消散殆尽,没有那股冲劲和纯粹了。
我记得那时没有过多纠结过分科的事,怀着一种“生在理科班,死也要死在理科班”的气节选择了留在原来的班级。(还有就是舍不得那几个一起熬夜在寝室楼道路灯下奋笔疾书,演算着各种数理化的伴。现在却已各在一方,联系渐少,我也只有固执地不常联系,这算不算是对没好过往的一种呵护呢?说好的forever.)。果真死在了理科上,真心学不来电路图,学不来电磁场的转化,学不来受力分析,最终物理高考没及格。我知道了熬夜的结果是没有结果,即使我付出两倍的时间也不及天生理科头脑男同学考分的二分之一。(星辰美文网www.meiwen1314.com)于是,报考志愿时我避开了一切跟物理有关的专业,于是,稀里糊涂地学了法学,于是,从此与数学、化学无缘了。然而没有数学的学习简直不像学生,永远感受不到花几个小时终于解出一道题时的兴奋。于是,我现在只要没课就应在自习室捧着众合七大本在看(最恶心的是还有刚通过的刑诉修正案),永远听不完的音频,做不完的真题,再次回到高考那段时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