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孩子人生遇到的第一任老师就是父母。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在教孩子的同时,也要检视自己作为家长是否给孩子做好榜样,言传不如身教。每一个孩子出生在这个世界,他(她)的世界是一片空白的,在孩子出生5-6个月的时候,孩子就必备辨别的能力了,这个时候父母就要做好引路人这个重要角色了,想要孩子拥有一个三观正常的人,这个引路人必须做好。在这里我说一个故事,有个小孩,在其2岁左右,有一天晚上,眼看着要到睡觉的时间,这个时候孩子却哭闹起来了,而父母因为孩子的哭闹相互指责,然后就在孩子面前吵架,父母以为孩子小不懂事,也没怎么注意,但是,这一幕却深深记在那个孩子的脑海中,挥散不去。
在养活孩子的时候,可以看成自省,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可以超越自己。我们来打个比喻,在家长给孩子制定一系列学习计划的时候,没有问过孩子的意见就报名,这样是不可取的。父母都期盼着自己的子女按自己规划好的路走,因为他们那时候没有人可以给他们想要得到的容易的人生,很多父母都觉得自己子女就是自己的附属品,叫你怎样就应该怎样?打着“我为你好”的旗号控制着孩子。
在现代家庭里,很多妈妈都正处在“丧偶式育儿”这种尴尬又艰难的现状。虽然爸爸在家庭教育中很重要,和妈妈一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是大多数爸爸都很少参与孩子教育,把家庭教育的重担yazai了妈妈身上。此外,由于孩子在年幼时对妈妈有着本能的依赖,所以,妈妈的xing格、语言和行为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有事例表明,强势的母亲培养出来的孩子往往都是懦弱无能的。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孩子,最好的办法是妈妈在孩子面前收敛起自己的“能干”,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而不是指挥官和主导者。当妈妈想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妈妈不可以太“能干”。有些妈妈在孩子面前总是表现得特别能干,把孩子的一切事情都包办好了,看似是为了孩子好,实际上却剥夺了孩子自己动手的能力,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xing;有些妈妈脾气急躁、情绪不稳定,经常对孩子大吼大叫,这样会使孩子产生心理阴影,缺乏安全感。并且,妈妈经常发脾气会让孩子误以为这是正确的处事方式,从而模仿妈妈的行为,对他人乱发脾气。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要努力做一个情绪平和的妈妈,学会控制自己的坏脾气。当孩子犯错时,我们可以先做几个深呼吸或者离开现场一会儿,等自己平静下来之后再去和孩子沟通,指出孩子具体错在哪儿,而不是大声吼叫斥责孩子。
我在这里强调一下,孩子不是附属品,也不要随意给孩子贴上任何标签,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行为处事方式。
如果一个10几岁孩子离家出走了,家长肯定是焦急、不安与气愤,生怕孩子一个人在外面会出事,找到孩子要狠狠地打他一顿,谁让他不懂事,让家里人着急呢?有的人甚至是说要把孩子的腿打断。在我认为,家长为什么就不能平心静气的思考呢?思考孩子为什么会离家出走,这个肯定是有原因的,孩子选择出走,我们可以定为,孩子叛逆、孩子不懂事、孩子不体谅父母。那么,孩子出走时,试想一下她们是有需要多大的勇气才会选择出走?我们教育孩子时,我们有没有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呢?(星辰美文网wwW.meiwen1314.com)打她是可以,可问题是我们动手之前有没有考虑过?在找不到孩子的那一刻,你的着急、担心都是对孩子的爱,那么打孩子是为了解除你的愤怒还是在传达你对孩子的关心和爱呢?打孩子痛在孩子的身上,伤的是孩子的心。如果继续伤害,孩子出走一次,还会有第二次和第三次,甚至是有可能让你永远找不到。依我们chengren的定义,孩子10几岁什么都懂了,认为她出走很不懂事。这样的认为是完全站在了我们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贴标签是我们经常做的事情。反过来站在孩子的角度,其实10几岁的孩子终究还是个孩子,他身上肯定有很多闪光点,只需我们父母去发现、去肯定,孩子就会有不一样的人生。在很多家长看来:这是我的孩子,我想怎么教育就怎么教育,他们必须听我的。然而就是这样的“我执”往往造成了亲子关系的很多问题,育儿先育己。希望孩子出走的行为让更多做父母的家人们觉醒,而不是愤怒,因为愤怒只会增加孩子出走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