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搬到离县城近十里的新校区,可苦了我们这些住在老校区的普通教师,使用什么方式上下班成了我们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尽管有公交车,途经老校区,终点站在新校区,等车有时还真得让人感到不耐烦。
住在县城与老校区的许多同事纷纷开始学习驾驶。报名后,像跨越激流险滩似的通过各项科目的考试,拿到了驾驶证比当年拿到学位证还兴奋。于是选车,买车,上路。车在宽敞通畅的马路上疾驰,自由得如天空飞翔的小鸟,也似广袤草原上奔腾的骏马,那叫一个爽。
在同事们情绪的感染下,年过半百的我也来到驾校报名。可体检时,我的左眼视力极其糟糕,不适宜学驾驶。想找人通融一下,妻子阻止了我,要我不要拿自己的生命安全作赌注。我心中寻思,如果有了车,我很难浇灭驱车去外面世界看看的渴望。新旧校区间行车安全也许是可以掌控的,可外面路上的安全自己是没有信心的。再说自己的方向感不是很强,到了省城一个不熟悉的地方都会晕头转向,开车肯定会迷路。
现在经济条件好了,买车、用车依然是一件费钱的事。好点的一部车要一二十万,加上各种保险,保养维修,每天耗油,每年养一部车没有一两万是万万不行的。由于私家车太多,路上拥堵,目的地泊车,都是让人倍感头疼。私家车尾气排放,严重降低了空气的质量。人人在抱怨环境变差了,蓝天碧水,清新空气,小时候自自然然的东西,如今似乎都变成了一种需要我们尽力去维护、去重新拾起的奢侈品。但日常生活中,大家又为环境向好作过多少努力呢?随意让不再使用的电灯亮着,电脑开着;天气稍热、稍冷,马上就打开空调。要知道,我们许多电力来自燃煤发电,省电可以减少对煤电的依赖。政府提倡不用或少用塑料袋多少年了,可生活中的白色污染比比皆是,有时甚至触目惊心。人们对私家车也形成一种极度的依赖,因为它不光给人们出行带来了快捷、方便与舒适,也维护了主人的体面和尊贵。想到这些,我偃旗息鼓,打消了学习驾驶的念头。
可以骑电瓶车上班。电瓶车好学,价格也不贵。可眼下电瓶车如秋日乘势而来的蝗虫,遍地都是,车速太快,对我这个视力不好的人也存在着安全隐患。路上车辆川流不息,小汽车,大卡车,摩托车,电瓶车,如过江之鲫,加上路口多,红绿灯多,略有不慎,发生事故也是分分秒秒的事情。
现在,唯一的选择便是骑自行车上班。四五十多岁的人,对自行车是富有感情的。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拥有一部自行车是许多年轻人梦寐以求的。穿着风衣,在乡村公路上飞驰,风衣在身后随风飘起,那青春飞扬的样子帅极了。可现今,随着私家车的流行,骑自行车上下班在世人眼中成了落魄、寒酸的象征,因此,选择自行车出行要勇于顶着世俗偏见的压力。
沐浴着朝阳,骑着自行车上班,我的心中感到是那样的舒畅。柏油马路宽广平整,自行车专用道标识清晰。相伴左右有越来越多年轻的面庞,我才想起城市的共享单车也悄然进入县城。红灯亮起,各种车辆立即刹车,排队等候,可路口如果没有车,我骑车完全可以畅通无阻。骑车二十多分钟到了新校区,我精神焕发,似乎重新回到了充满朝气与活力的青年时代。这么多年在老校区,有时一两个月都难出校园,运动得太少,不知不觉体重严重超标,血压、血糖、血脂也飚升了不少。上下班骑车,早晨跑步,晚饭后与妻子外出散步,或许真能帮我减去赘肉,阻击“三高”。
周末,心情好的时候,可以骑车到附近的乡村、集镇去感受淳朴的乡情,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还可到家乡的丘陵边、湖岸旁去留恋那片湖光山色。有一次,我骑车到长临,经环湖大道,到滨湖新区,游览了森林湿地公园,参观了名人馆和渡江战役纪念馆,累而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