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走在回家的路上,习惯性的抬头望望对面那扇窗,一种久违的暖遍及全身。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大概有五年多了吧。每次回家路过或者上楼都会不由自主地望上几眼对面五楼的那扇窗,看看它是开着的,还是关闭的。晚上又是明亮的还是漆黑的。其实,不是那扇窗户有什么特别,而是那扇窗户里的主人让我时时关注着。她催我奋进,伴我一路温暖。
她是我的文友更像可敬的大姐。她比我年长却比我勤奋,经常笔耕不停,常常让我自愧不如。就连春节放假的一周内竟也写出数篇随笔作品;腰疼休假在家时,她床头随时放着笔和本子,躺在床上让思绪自由飞翔,写下了一篇篇心得感悟;她凭着一腔对文学的挚爱,出版了20多万字的散文《点燃记忆》一书,用真情抒写出那代人的记忆和对家乡故土的热爱。白天下班后,她一有空就全身心地投入到改稿,阅读当中。晚上灯光照亮那扇窗的时候,她又开始敲击键盘,抒写激情燃烧的那段青春岁月。
她没有不良嗜好、不论家长理短。因为志同道合,兴趣相投,我们渐渐走进了彼此的心里。正因为共同的爱好,我们在一起时,谈论的共同的话题只是文字。不论谁写下什么文章诗句,我们都会在一起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她的写作功底扎实,经常对我说:“题要定小,文要做大;忌空话大话,事例说话……”当我在文字上“迷茫”时,她会鼓励我做真实的自己,写自己风格的文章;当我的情绪消沉不敢面对前方的困难时,她会鼓励我:“艾苓(张爱玲)的文盲母亲姜淑梅63岁才开始创作,76岁凭着对文字的热爱,写书出了名……要相信努力就会走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的!我们不求名利,只是为了对文学的一腔热诚,和永恒不变的追求…… ”我的心情顿时开朗,一抹阳光又射进那扇心窗。
她是我生活中学习的楷模:平易近人,真诚善良,性格温和。一次,她80多岁的公婆来家小住。一见到我就对她夸赞不止: “一家人真心相待就是最幸福的事,媳妇对俺们真是没说的……”她无论和邻里亲朋还是同事相处,都是抱着问心无愧、宽容谅解的心态去做的。而我虽然能做到公婆和父母之间平衡对待,却很难做到心平气和地对待孩子的叛逆。性格急躁的我每每为了一点小事而和孩子大动干戈,结果搞得“两败俱伤。事后,冷静下来我会想起她说过的一句话:“生气时要学会调整心态,试着换位思考。你说有什么比放下更轻松?”渐渐地,我发现自己在对待孩子的问题,多了一份耐心,少了些许烦躁;有时明明很生气,我却能克制激动的情绪,笑一笑转移话题,让家里的气氛再次温馨起来。难怪女儿都说:“妈妈变了许多,不爱生气了,和她更像知心朋友了!”此时,我的心飞起来了,再次飘向那扇窗……
现在,我关注那扇窗户的频率更多了,她将影响我在以后的路上奋发向上,微笑向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