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吴牛喘月
西晋初年,朝中有位大臣名叫满奋。他身材高大魁梧,看上去体格似乎很健壮,但事实并非如此。他生来体弱,尤其怕冷。每当冬天来临,京城洛阳北风呼啸,雪花纷飞时,他就整天待在家里。在这些寒冷的日子里,他住的房屋不但门窗关得严严实实,而且还要挂上厚厚的帘幕。有时呼啸的风声传入他的耳中,他都会感到冷气入骨,坐立不安。
有一天,晋武帝想要跟满奋谈论一下朝政,便派人把满奋叫到宫中。晋武帝在偏殿接见了满奋,让他在面向北边窗子的位置坐下来。虽然窗子上有琉璃可以挡风,但是毕竟琉璃是透明的,他总觉得和没有一样,仍然感到北风凛冽,寒气逼人。满奋是和晋武帝坐在一起,虽然感到寒冷,也不敢把自己的苦处说出来。晋武帝见他表情难受,知道他可能是怕风的缘故,就笑着问道:“你为什么这样怕风啊?”满奋弯下身子回答:“吴地的水牛怕热,所以见到月亮就以为是太阳,便喘起气来。臣一向怕冷,见了寒风,就像吴牛喘月一样,会冷得发抖。”晋武帝听了哈哈大笑。
我国古代江淮一带属于吴地,这里的水牛被称为吴牛。水牛怕热,喜欢泡在水里。到了晚上,水牛看见月亮,误以为是太阳,便吓得大喘起来。
后来,人们把“吴牛喘月”作为成语,比喻因为疑心而感到害怕。
成语故事吴牛喘月的故事
“吴牛喘月”牵涉到两个人,一个是晋武帝,一个是满奋。
先说晋武帝,他就是司马炎,司马昭的儿子,司马懿的孙子,晋朝的开国君主。
甘露五年(公元260年),司马昭杀魏帝曹髦,另立曹奂为帝,自封晋公,后加晋王。司马炎为司马昭长子,公元265年5月被封为晋王太子。
公元265年8月,司马昭病死,司马炎继承晋王位,连父亲的相国之职也继承了下来。司马炎一得势,便筹划代魏自立,他指使手下劝魏元帝曹奂早点让位。曹奂是个明白人,知道胳膊扭不过大腿,赶紧下道诏书,说司马家劳苦功高,他要顺天承命,将皇位让给司马炎,请司马炎不要推辞。司马炎喜出望外,嘴里却再三推辞,几个心腹趁热作戏,带领满朝文武再三劝谏,非要司马炎当皇帝不可。司马炎顺坡下驴,接受了曹奂禅让,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都城仍在洛阳。
满奋,是曹魏时太尉满宠的孙子,曾任冀州刺史、尚书令等职。
从历史记载上看,满奋还是个很不错的人,很有才学,也很清高。但他有个毛病,就是怕冷。怕到了何种地步?据说一遇刮风下雨,就里三层外三层地穿,缩脖子笼手,生怕捂得不严实。
一个深秋的早晨,司马炎派人宣满奋入宫议事。到了宫中坐下,君臣二人就聊了起来。
再说谈话的宫殿,北面的窗户上装的都是琉璃,琉璃锃明透亮,视若无物。满奋以为窗户上啥也没有,浑身不自在起来,好像外面的冷风已经从窗户刮了进来,钻到了他的衣服里。他心神不安的样子很有趣,引得司马炎哈哈大笑。
满奋明白窗户很严风根本刮不进来后,不好意思起来,红着脸解释道:“我就像南方怕热的水牛,看到月亮以为是太阳,忍不住就喘起气来了。”
成语故事大笔如椽成语故事
出处《晋书·王助传》殉(xun)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说议皆淘所草。释义用来赞誉写作才能极高,并用来称颂着名的作家和作品、故事东晋的文士王玖从小才思敏捷,胆量很大,散文和诗赋都写得很好,二十岁时便被大司马桓温聘为主簿。有一次,桓温为了试王殉的胆量,在大司马府聚会议事的时候,故意骑一匹马,从后堂直冲大厅。幕僚们都吓得惊慌失指,四处躲避,唯有王殉镇定自若,端坐不动。桓温感叹他说:“面对奔马而能稳坐的,将来一定是个黑头公的人!”桓温为了试王殉的才学,趁幕僚们在议事的时候,派人偷偷取走了王殉准备发言的文稿。王殉发言时,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桓温拿出他的文稿对照,发现他说的内容与文稿上的相同,但文字没有一句相同,不由对他十分钦佩。
一天晚上,王殉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人将一支像椽(chuan)子那样的大笔送给他。醒来后,他对家里人说:“我梦见有人送我如同椽子那样的大笔,看来有大手笔的事情要我做了。”王殉的预言马上成为事实。就在这天上午,晋孝武帝突然死去,由于王殉文笔出众,朝廷要发出的哀策、讣告和孝武帝的溢议等,全交给他起草。这种殊荣是历史上少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