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是人生中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一日三餐,缺少了任何一顿,总觉得这一天的生活少了一些意义。所以,中国人最常见的打招呼的方式就是“吃饭了吗?”虽然这是一个简单的日常问候,但是却说明了吃饭在中国人的生活占有的重要位置。在我们家乡,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吃早餐了吗?吃饭了吗?”无论是跟长辈还是跟晚辈打招呼,这句话总是很顺溜地脱口而出。吃,在我们那个有点闭塞的小城市里,占据着无比重要的位置。估计是以前的人都经历过饥饿的年代,所以在生活富足以后,还是无法把这一习惯抹掉吧。
小时候的春节,因为交通工具没有现在那么先进,都是骑的自行车,所以去看亲戚的时候,往往去到亲戚家都已经到中午了。所以,主人家都会准备一大桌子的菜来招待客人,而这些菜式中,则以肉类居多,青菜只是饭桌上的配角。开饭的时候,主人总会跟来访的客人说:“不要客气,当自己家就好了,想吃什么就夹什么。”仿佛怕那一桌子的菜吃不完,也怕客人见外,不好意思吃。更有热情的主人,他会直接把他觉得好吃的菜夹到你的碗里来,然后一顿饭下来,肚子就撑到走不动了。每每碰到这样的人家,怕是客人最担心的环节就是吃饭了。我小时候是一个害羞的孩子,所以我的碗里都是别人夹过来的肉。
我爷爷跟爸爸就是怕我们会饿着的人。小的时候,姑姑在外面打工,回家一趟,如果第二天买的是早班车,爷爷就会早早起来做早饭。我们家乡的习惯是早上喝粥的,可是如果姑姑回家出去工作,爷爷是一定会做饭的,那天的粥只是用来放着的,或者谁想喝粥就喝粥。如果姑姑的车是早上的十点,然后爷爷就会五点多起来做饭,一个多小时的折腾,就会摆出一大桌子的菜。这时候,他就会叫姑姑起床,催促她吃饭,怕她错过了车。爷爷的时间总是很急,所以无论是姑姑,还是现在在异地上学的我,只要那天要坐车,他总是会提前提醒你很多次,说“你等成好过车等你。”吃饭的时候,就说“多吃一点,不然上车就饿了。”早上做好饭,如果他有空,他就会陪着一起吃,然后再收拾桌子。吃完一碗饭,爷爷总是会说”再吃一碗,怎么吃那么少,吃饱了吧。“经过再三确认,他才会让你放下碗筷。现在两个姑姑嫁人了,带着孩子回娘家的时候,爷爷也总是早早做好饭等着他们。我上大学之后,每次回家,爷爷都说多吃点,不要学人家减肥。打电话回去,我问家里今天有没有什么水果,他说有你都吃不到咯,那么远。吃饭,是爷爷表达爱的一种最直白的方式。
我爸是跟我爷爷有点不一样的人,但是他也喜欢用吃来表达他的感情。基本上每次回家,都是我爸做菜,我爸做的菜是我们家做得做好吃的。买菜之前,他都会问一下我们三姐弟今天要吃什么菜,他就会按着我们的说法去买菜。煮出来的东西,总是会让我们吃好多好多的饭。奶奶只能吃清淡的食物,所以如果奶奶来我们家吃饭,都会特意给奶奶做一些她能吃的菜。每次回家,爸爸基本上都会陪爷爷奶奶吃一顿饭。在他那里,估计是看着父母吃饭就是幸福。吃和陪伴,都是他对爷爷奶奶的告白。现在,打电话的时候,我爸都会跟我说,不要在吃的方面省钱,要吃得有营养一点,吃好一点。我爸对我们的爱,就是怕我们饿着,怕我们吃不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