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家余秋里也有这样的体验。他在《夜雨诗意》中说:“既然是夜间,“各种色相”都隐退了,一切色彩斑斓的词汇也就失去了效能。”这里所谓的“各种色相”,我把它理解成权力,金钱,虚名等对人的迷惑。
他又说:“在下雨的情境下,你会感到往常的世俗喧嚣一时浇灭,天上人间只剩下了被雨声统一的宁定,被雨声阻隔的寂寥”。余老师的意思我明白,他是说,雨声统一了万赖,人心同样会悄然归位于一种静气。
总结起来可以这样说吧:夜能静目,雨能清耳,使耳目清净,这可能就是雨夜相伴好读书的原因吧!
那么,白昼而读,无雨而读,则不能读乎?非也!真正的雨夜虽然不多,但真正的读书人应该有呼“夜”换“雨”的能力。当展卷披阅,便杂色不侵,眼前只晃动着文字的靓丽,是为“乎夜”;当诗册在手,杂音不入,耳旁只回响着平平仄仄的韵律,是为“换雨”。
著名作家汪曾祺就说:“面对市场经济,我无动于衷”。这个“无动于衷”,就是汪曾祺心中永远的读书之“雨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