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的时候是,结了婚以后更是。
单身的时候生气伤害的只有你自己,结了婚之后伤害的就是双方了。
当婚姻生活遭受挫折、伤害、泥泞时,我很幸运地接触并学习了心理学。从冬末到初夏,每周六、周日无论刮风下雨或是下雪,去心理协会听课从未间断。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也是心理慢慢疗愈的过程,因此,学习心理学的那个冬天我仿佛感受到了人生的春天。
那是2015年四月份的一个周末,我和同事听完课同往常一样骑着电动车边走边聊,聊得起劲时便不由自主地停在即将分别的刘伶广场东南角,聊着聊着,我不经意地抬起头,看到离我不远处的一棵树上正盛开着满树淡紫色的花,于是便惊喜地叫道:“哇,这么好看的花,我怎么从来都没有发现。”说着又多看了几眼。那一刻,看到这么漂亮的花,我也第一次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说也奇怪,从那以后我便不再讨厌春天并也慢慢喜欢上了春天。慢慢地也由此想起了那么多歌颂春天的歌曲和文章。
是呀,春天这般美好,我为什么会不喜欢它反而极其讨厌它呢。后来很长时间总会思考这个问题,但终究百思不得其解。
很偶然的一次机会,心理协会由心理学系的袁旭老师带我们参加了一次沙龙活动。主题是“寻找生命的春天。”袁旭老师先讲了在春天的每个节气里需要做的事,比如在“立春”这个节气里要立志,志可大可小,如果做不到,可在墙上贴上有关的句子以便于提醒、鞭策自己。然后又让我们用彩笔在A4纸上画出自己对“过去、现在、未来”的春天的样子。我按老师的要求把纸折成了三等份,先在象征“过去”的那一等份里画上了一些绿油油的麦苗,别的什么也没画。在“现在”和“未来”的这两等份里我画的更多的是五颜六色的绚烂的花朵。
记得那是上小学的时候,按照习俗,每年的大年初二,二姨都会带着比我小两岁的表妹去给外婆拜年,因为我家距离外婆家近,所以会早早地来到外婆家等候表妹的到来,盼来了表妹后我们就开始愉快地玩耍了,但吃过午饭后,妈妈就要求我必须跟她一起去麦地里锄草。对于妈妈的命令我经常是心里即使有再多的不满和不愿意是从来不敢反抗的。表妹见状也只好跟着我去麦地里,我在地里锄草,她在地头等着。虽然锄着地但心里会有许多怨恨:恨妈妈夺走了我跟表妹玩耍的时间,也会常常恨得故意把麦苗锄掉。就这样,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我初中毕业。
那晚我讲述着自己的这些经历时早已泣不成声。我说隐约记得那时候好像只有小学三年级吧,那时候还不知道会不会锄草呢。恨妈妈为什么把我跟表妹仅有的半天玩耍时间也不放过,如果等表妹走了之后再让我干这些也不迟呀!
听我断断续续地讲完后,袁旭老师感慨万千地总结道:“正是因为小时候的愿望没有被满足,才会导致这样的后果,鉴于此,我们在座的各位家长一定要关注到孩子小小的内心世界。”
那晚,困扰我多年的问题终于解开了。
此时,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即使恨意满怀,但足以彰显成长的风采;桃红柳绿、春暖花开的季节已经到来,我会等风来,等花开,等秋果,也相信最终一定会有人和我一样大声喝彩,等到人生的春天到来,等到生命的花儿绽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