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人,不同的时代,两国人,隔着一个东西文化。时光如梭,在曾经被从传诵的经典被推翻,换来一些自认为奇怪,不可?家榈亩鳌T诹礁鍪澜绲娜耍胁煌南敕ê凸鄣悖蛐恚囊惶欤蔷统闪艘煨率贝某绷鳌Mü哉臼榈?阅读,让我明白,信息技术如此快地发展,也无法彻底逾越东西两地、年龄之间的鸿沟。对于这一封信,我的体会或多或少都是因为两代人的沟通而得出的。
椴树,听名字或许就很普通,或许第一印象跟菩提树的印象比较起来,是少了点儿灵活与神秘,却多了一些乡村田园气息。椴树,是中欧人心中甜蜜的家乡之树,也是一颗“小神树”,以前的德国人总是好好地植椴树,觉得树长好了,孩子也很健康、快乐了。这就像我们的精神寄托一样,只是心理安慰罢了。
若?菩提树?真的改名成了?椴树?的话,或许有人并不觉得神秘不可qinfan了。反倒有一些普通。而人们对歌曲的最大改变就是歌名了吧!改成?椴树?之后或许一开始的印象不同,听歌的质量也会受到影响,这就是为什么要故意误译的原因。翻译将近犯了一个世纪的错误,却带给我们了无限美好与遐想。这件事可悲也可喜。我看到了文章背后的所蕴含的深意,可以说一个词的误差,大到一辈子都不会发觉。
不过,我要是看到歌曲名叫?椴树?,反倒会有一些莫名的亲切感呢。
其实,(星辰美文网wwW.mEIwen1314.CoM)整本书讲的无非就是这篇文章最后讲到的——“文化的创意误解”这种东西罢了,而最后一段话——“我的‘私密的、私己的美学经验’是什么?亲爱的,大概就是去找出椴树和菩提树的差别吧”,找椴树与菩提树的差别,或许就是中西方文化之差,而现在却又有很多元素将它们混淆在一起,让我们真的很难辨清了,就像信开头说的李叔同的歌词恰淡典雅,像宋词,却发现这些曲子都是从美国或德国的歌曲改编的,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现在多元的东西,真的还能一一分辨出哪些是东方的,哪些又是西方的吗?
或许不会吧。真的,要不是真正了解过,看过,又怎么能明白椴树和菩提树的差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