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很小的时候就会背白居易的这首诗,那时并不理解此诗的含义,只是觉得朗朗上口,便于背诵且韵味十足。
长大后才明白这首诗寓意着生命的顽强和生生不息的道理。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生命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繁衍生息,不断地抒写着不一样的精彩和风情。经历过凛冽萧杀的严冬后,春风来了,它催生着崭新的生命,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寄予着美好的希望,描绘着美妙的愿景。于是从古至今,无数的文人骚客们便毫不吝啬词汇地赞美着春风,把春风描绘得千娇百媚,万种柔情。
然而在我们这个坐落在黄河岸边的古城,在这个寒意未消、大地回暖的阳春三月,春风来了,并不像文章和诗句里描写的那般轻柔,那般妩媚。它从塞外而来,携着沙尘,裹着寒气,越过高耸巍峨的山脉,铺天盖地,浩浩荡荡,摧枯拉朽般的呼啸而至,令人恐怖地席卷了城市的各个角落。
天象骤然间变得混混沌沌,灰暗阴霾;空气中弥漫着尘埃和呛人的土腥味;气温陡然下降十几度,乍暖还寒的气象使人始料不及;路边的树木痛苦地扭曲着干枯的身躯,在风中哭号;马路上车辆稀少,大街小巷过往的行人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来去匆匆。即便是坐在房间里,听着狂风在窗外尖啸,卷起尘埃和枯草到处飞扬,窗框时不时地发出哐啷啷的声响,使人感到莫名的恐慌和烦躁;刚刚擦过的桌面一眨眼的功夫又蒙上了一层细细的沙粒,如此反复几次,你只能气恼而无奈地随它去了。这场风足足肆虐了两天两夜,把这座城市折腾得精疲力尽,终于遁去,消失得无影无踪。
正是这场令人不快的风沙悄然地拉开了春天的帷幕,春天坚定不移地大踏步地向我们走来。
每年从这时起到四月中下旬,类似的风总得刮上七八次,间或还有一两场更恐怖的沙尘暴,似乎已经成为我们这个地区的季节特点。人们厌恶它,惧怕它,咀咒它,且无可奈何地忍受着它。然而当狂风过后,人们总会有一些欣喜的发现。经过风的洗礼,城市里的树木舒展着柔韧的枝条,点缀其间的树蕾冒出了嫩嫩的尖芽;枯黄的草地泛出了点点绿意,有那么点“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诗情画意;僵硬的土地逐渐变得潮湿而松软,行人过往会留下浅浅的足痕;封冻的湖水融化了,变得清澈而透明,湖畔枯黄的芦苇丛摇曳着新绿,久违了的水鸟又在水天之间追逐嬉戏、振翅翱翔。春风带来了扬尘,也荡涤了污浊。当风飘过,尘埃落定,辽阔高远的天空变得蔚蓝,空气格外清新,阳光更加灿烂,植物吐蕾滴翠,万物欣欣向荣,这座古城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风每扫荡一次,就会带来不同的变化,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惊喜。
当最后一次的风吹过后,大地焕然一新,春天驻留在人们的身旁,洋溢在人们的脸上,沉淀在人们的心里。古城里处处春色盎然,绿意浓浓,鲜花盛开,鱼跃鸟鸣。在这明媚的春光里,人们开始编织着梦想,播撒下爱心,孕育着希望,瞳景着未来;姑娘们更是急不可待地换上时尚春装,如同花朵一般争奇斗艳;闲暇的时候,人们忙碌着到公园赏花,到湖里泛舟,到郊外踏春,到河边垂钓……
当人们尽情地享受着、挥霍着春天的慷慨,心情愉悦而流连忘返时。谁还会记得起那远逝的恼人的风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