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生于解放前。没上过几天学的他,却练得一手好字。从我记事起,每年春节,我家的对联都是父亲自己写的,而且每到腊月,街坊邻居都会买来红纸和墨水,争先恐后的涌进我家,请父亲写副对联。后来无论谁家盖房子,也要请父亲写吉祥的句子贴在门框上。因此记忆中的父亲,不仅是一个能卖力气的男子汉,还是一个手持墨笔的先生(农村,都认为能拿笔杆子的,尊称先生)。
父亲喜欢写对联,可能源于父亲与家族中一位老爷相交甚好的原因。这位老爷是村里公认的先生,谁家要是婚丧嫁娶,盖新房、孩子满月什么的,都是老爷给记账。过去是很尊重账房先生的。一般谁家办事之前,都要拿东西去家里请先生。老爷常来我家聊天,我常常听他对父亲说:“咱村缺少先生,我走之后,你一定要把这个担子接下来,不能让咱村人有事去别的村请先生代笔呀。”父亲就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下来。父亲天资聪颖,没上过几天学的他,毛笔字练得在村里数一数二。老爷还真没找错人,他去世后,父亲一下子担起了村里“先生”的重任。
我们村也是一个拥有二三百户的大村,一年下来,村里找父亲写字的真不少。父亲很适合做先生,别看父亲是一个大老粗,但是他心思缜密,办事踏实。二十几岁就在生产队当记工员、队长;修怀沙公路父亲是几百号人的管理员;修慕田峪长城,父亲又被乡里请去做总指挥。记得那时候,乡政府极力挽留父亲在政府工作。但是在那个年代,挣工资的不如在家务农的。我家八口人,就父亲一个男劳力,最终父亲放弃了乡领导的好意,一直在村务农,也就年年一直为村里人写对联。
小时候的春节,贴对联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预示着新的一年家里红红火火。村里人不愿花钱买对联,基本上都会找父亲写,一是经济拮据,二是觉得也会借写对联的机会,找父亲聊聊天,增进彼此的感情。一到腊月底,我家是门庭若市,人来人往,喜气洋洋。我和弟弟是当仁不让的小帮手。我们给父亲叠纸,割纸,研墨、涮笔,然后等着写好的对联墨迹干了,再给人家叠好,用小绳儿捆上,双手递给人家。看着村里人对父亲连连道谢、作揖、鞠躬的,我们爷仨儿可开心了,家人都说我们三个像疯子一样的瞎忙。不过,有时候她们也会围过来对父亲写的对联品头论足。父亲就会背着手,在屋里踱着步,得意的笑着说:“你们要能看出来好歹呀,我这个先生,就不做了!”那时候的父亲是骄傲的、自豪的,因为能够对别人有用、尊重,是一个农村的老人,莫大的荣耀。
三十的早上贴对联,我会早早起床,嚷着母亲赶紧弄点浆糊,要是还有人来找父亲写对联,那我和弟弟就贴了。我们个子都矮,要用板凳搭起架子,站在上边贴。我稍微高点,往墙上贴,弟弟在远处看着,贴的正不正。等贴好之后,父亲还会亲自检查左右高低是否一样。要是一次性贴好了,父亲就表扬我们姐弟一番,要是没贴齐、贴正,父亲就会小心翼翼的取下来,自己从新贴。父亲就是这样一个较真的人。他说:“对联一年就贴一次,一定要贴好了,(星辰美文网www.meiwen1314.com)一看就整整齐齐的,一家人才会圆圆满满。”父亲的话我至今都记得。现在父亲不在了。老家的冬天无人居住,早已一片荒凉,再也没有往日写对联、贴对联的热闹和欢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