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夕这个词人算是蛮有趣的,我高中时猛追过他写的歌词,厉害到只知歌词就能判断这是不是出自他手。所以,如果你们有听过陈奕迅国语版的《K歌之王》,大概就可猜出这是他写的,因为里面也有句大同小异的——“我已经相信有些人我永远不必等,所以我明白在灯火阑珊处为什么会哭。”
在我高一时,我姨丈来家里住了几天。我从小就在姨丈身边长大,他待我十分的好,只是由于某些原因前些年他回乡下定了居。小时候我爱以他比划身高,那时我的脑袋好像才到他的大肚子,但现在的我俨然和他差不多高了,我却再也不会去和他比高。有一天我和朋友正逛街逛得兴起,家里一个电话打来告诉我,姨丈等会儿就要坐火车回去了。我内心正麻乱一团。
“怎么了?”
朋友见我脸色不对劲,便问。
“住在我家的一个亲戚要坐车回乡下了。”
“啊,这样而已啊,不用管啦……”
朋友摆摆手,笑了又笑。
“……什么叫不用管了?对不起,我要回家一趟。”
我正色道,然后便疯狂地追上前面那辆公共汽车。
如果说前一分钟我还在犹豫不决,那么此时我很清楚地认识到,和朋友一起购物这件事远远比不上我姨丈的离别。朋友轻松、无所谓的表现反倒令我意识到姨丈在我生命中的重要地位。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经历,没有真正认识到究竟什么才是对自己更为重要的而在纠结不已,其实,解决办法真的很简单,只需要一点小的假设。那么相比之下,两个事件的差距就明显了。就如同能和朋友逛千千万万次的街的机会远比不上我和一位故人的告别。
高二时,我的内心深处曾认定有一个男同学是喜欢我的,虽然他为人一向亲和,但我一心认定他对我是那么的特别。在我排队的时候,他会用手戳一下我的肩膀,然后在我回首时恰与我相视而笑;(星辰美文网wwW.mEIWEN1314.coM)在我抱怨吃饭艰难时,他会主动过来帮我打饭;在我独自一人吃饭时,他会捧着他的碗移到我对面坐下……青春期的敏感病让我渐渐生疑,从他种种的行为途径来看,我实在无法排除“他不喜欢我”这个选项,我甚至翘首以待他鼓起勇气的那一天。但这一天始终没有出现。
最后是我忍不住了,我无法承受别人对我不明不白的好意。于是我试探他对我的感情,然而他的回答是,他唯一喜欢过的一个女生是他的初中同桌。
醍醐灌顶的回答。空气中仿佛有道响亮的耳光打在我脸颊上,我甚至来不及思考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就错了。
原来是自己在胡思乱想。从那之后,我便不再理会他。无论是在网络上还是在现实中,我都自觉地对他设置了屏蔽状态。后来他问我怎么了,为人好冷淡啊。
我想跟他说:抱歉,我做不到在百忙的学习中还去揣测你对我的心意;我做不到一边是可以和你嬉皮笑脸的普通朋友,而另一边却是要拼命抑制住要命小心思的小女生;我做不到若无其事地任自己继续分心。所以为了避免我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我选择了对你的视而不见。
然而这些话我已经懒得和他说了。
因为我明白了,有些人我永远不必等,生命却在一呼一吸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