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之辩】
曾经在读者上读到一篇三毛的短文《主角》。前天一位朋友说“不要只牵挂别人,也要关心一下自己,要知道明天自己最重要”又让我想起了三毛的这篇文章。她的这句话让我沉思了很久,好像过去从没有听到过类似的话,也好像以前从不把自己当作生活的主角。
生活里每时每刻不同的人扮演着迥然的角色,而且每个人扮演不止一个角色。我们的母亲同时又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自己同时又是别人的伴侣。生活中谁都是一朵芬芳的花,谁都是花儿下的一片绿叶。没有人始终处于世界的边缘,谁是边缘人谁又是核心的人物,没有人能说的清。
生活的困苦只是在于你能否从这个角落度到另一个角落,而不悲伤。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是人生的三境界,或许也能这样理解:当你在一个狭窄的地方徘徊时为什么不上高楼,望断尘嚣;一再的痴迷往往换来的是衣带宽,人憔悴;阅尽繁花,看遍流水飞红,原来在黯然的隐处躲藏着一个生灵——自己。
愈是情感浓重的境遇,愈是令人迷茫。角色的追求,角色的转变会让你琢磨不定。好像有瘾似的,生活在你陶醉的时候已让你中毒弥深。“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问你‘你是否知道你在某个情感中扮演的角色’,可能会有一些如我的人答不出来吧。“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于彼岸的憧憬,滋长的念想,浑浑噩噩的走着,原来只是个过客……
【影子和陌生人】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影子是诗人自己的影子,那明月是诗人心中向往的美好。明月是太阳在黑夜中的影子,影子是诗人眷恋相思的情人。明月成全了诗人“花开半开,酒微醺醺”的醉意,影子牵挂无绪的愁思。但诗人并不专情于明月,无限好的夕阳、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黄昏浮动的暗香都驻着他的爱意。因为它们身上都有美好的影子。
于是影子也成了我的情人,将亲情、友情与爱情分别锁在这些影子里。然后所有的草木鸟兽都有了情感。梧桐因高伟而生的乐观,浅草因矮小而生的悲伤,山松因挫折而生的执著……有时我却慌乱了,在兰花丛中,在碧云深处,在遥远天边都滞留着我的爱情。美妙的兰花纯真幽雅,风涌的云彩遍是鸿鹄的足迹,遥远的天边有我的质朴亲人,如是我只管任由这些美好分享了。
人世间的爱情是否也有影子在作祟?
在街区或公园散步,遇到的人十有八九是陌生人。从生活的小圈子走出来就是个陌生的世界。有的陌生人显得和蔼,有的陌生人给人以惊恐。父母常叮嘱不要与陌生人攀谈,真的有些偏颇。在成为朋友之前大家都是陌生人。不过陌生人似乎更美好,其之缺点是未知的。于是我们用遐想在这样一个空白的心灵描绘上善良、开朗、友好……多少情景,谁又作了影子,谁又作了陌生人?
【续不上的故事】
怎样的故事都有结束的时候,无论美好或者悲伤。故事有它们自己的轨迹,我们只是置身其中的角色,路人甲或者路人乙,与我们相关的只有自己。故事一旦走到了终点,既无法接续也没有必要接续。结束了就是结束了,哪还有什么好惦记的。可人毕竟是重感情的生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赋予故事以活的灵魂。
故事将完未完之时,恰恰最耐人寻味。一边要忙着回溯过去,一边要忙着策划未来,真不知道该把一颗心放置在哪个空间,索性分成了三片。倘若你是故事的主人公,大抵也会这个样子。完整的故事总要经历开始、发展、高潮、尾声几个阶段,故事里要有人物、地点、时间、情节。在故事还没有开始的时候,我们脑中已经陈列着一个剧本提纲了。在尾声回味时,剧本和现实两相比较的时候,有多少出入或许就有多少忧伤。
【未知】
情不自禁可以做许多事情,如果情不自禁喜欢上一种生活,大概又会情不自禁的伤心,因为无法将这种生活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中。人事交游,乘兴而来,兴尽而归,魏晋风流真不是我们可以想象的,徒增失落之感。我的情不自禁往往会扩展到五脏六腑,生如血液,植入肌肤,于是终究不能自拔。这是可悲的,虽然率性。我爱这样的自己,因为总是真情待人;我恶这样的自己,因为总是伤痕蔓生。生活在自己的理想王国里,不如生活在现实的世界里和着现实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