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喜鹊和麻雀比作土著居民的话,那么燕子算不算呢?它可是春去秋来的迁徙型居民了,算得上半个土著吧!
说起了小燕子,大家马上自然想到耳熟能详的一首诗儿歌,这里容我完全抄录:“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要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小燕子,告诉你,这里的春天最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居在这里。”这首儿歌前一段突出了穿花衣的小燕子的美丽,这北方春天的三月是百花争妍的季节,是花神赐于北方最烂漫温馨的日子,小燕子在阳春三月的微雨和春阳下回到了北方,开始了半年的筑巢育雏辛劳的村居生活,歌词前一段给人以想象之空间。至于说后半段应该是五六十年代,向工业化迈进的狂飙突进时代的产物。君不见凡是盖起大工厂,装上新机器的地方到如今环境生态问题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真不知创作此歌的作者如果健在,该作何感想呢?
有一句歌词叫“身轻好似云中燕”,此句歌词就是身轻如燕之意,突出了燕子轻捷婀娜的身姿,难怪家长喜欢用什么燕的名字,原来是希望女孩子们轻盈苗条,将来出落成沉鱼落雁之姿,闭月羞花之容。这线条流畅的身姿定会为她增加妩媚的砝码吧,相传汉成帝的两个妃子乃同胞姐妹,一曰飞燕一曰合德,两妃子的花容让成帝龙颜大悦,从此夜夜笙歌,皆因飞燕合德之腰身纤细,符合汉朝女子以瘦为美的标准吧,难怪后人要以身轻如燕来形容女子,大概皆因之而起吧!闲适的标准无关乎家国,这里并不谈飞燕合德如何内斗宫闱,以免产生不良影响。
我之于小燕子的印象大概也源于小学课本中关于燕子做窝衔春泥的句子吧,这里形容小燕甫一来此,便辛勒筑巢,为小家的生活做准备。燕子垒窝的结构美观,结实耐用确实让人刮目,这要让那些斑鸠们大感汗颜吧,鸠们为大家所不齿,皆因鸠占鹊巢,巧取豪夺别人房产,真为鸟所共愤,还是学学辛劳的燕子方为正道,人子们应该切记切记哟。
燕子筑巢衔春泥,为了它的育雏做好了准备,然后便生子育雏,过好春日华年。说到这想起了苏教版教材中有宋人葛天民一首五言律诗,老葛有什么功迹于赵宋王朝,也无从可知,他又写了何诗,于我亦无可知,但这首诗勾起人们对平凡生活的无限念想,兹摘录如下:
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在中国古诗词中这首诗可能不算好诗,但它的朴质无华,清新雅致还是让人耳目一新,心生无限想象。试想想飞花微雨的日子里,寻常人家的园院里迎来了南归的燕子,它们在春日温馨的日子里,不嫌穷家敝舍,来到寻常人家的院子里垒窝筑巢,给贫寒人家的生活带来一丝生机和活力。好客的百姓为了迎接新燕,干脆搭起帘遮,忍受一些不时到来的春寒,只为了让新燕入住。说到此,我可对父母颇有一些微辞了,我家还算干净的平房巷道里入住了燕子的精灵,在檐前筑巢,可是父母嫌燕子的粪便污了墙角一隅,雪白的墙壁上有了春泥沾染,于是他们便将燕巢取缔,这让人很有些不快。燕子既然来恐巢,不妨多几分宽容大度,我觉得今人与古人的不下旧帘遮相比,真该反思一番。“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衔泥筑巢的燕子们在微雨中穿行,是一幅美丽的春天的画卷,还是希望我们今天的人,更好地珍惜与它们相处的时光,与它们共享逝水流年。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穷愁半生的杜甫,看到了燕子在微风中扑闪着轻盈的身姿,该是何等的喜悦啊,老人家在穷愁潦倒中还是那样的赏心悦目于自然界的生灵。我们芸芸众生们更应该与这春天的精灵们和谐相处,因为它们漂亮朴拙,因为它们勤劳相守,更因为它们不谄富贵,守志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