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编《渭南县志》记载:早在清朝,渭南城就有包子,光绪二十九年出了一个叫张懦坤的,他的包子特别香,以至于供不应求,每晨九时左右就卖光,顾客口里便传出“时辰包子”。
“白面细皮僧帽装,油渗包皮呈黄亮。”是对久负盛名的渭南时辰包子的褒扬。“时辰包子”制作很精细,据传要选用上等的小麦,用石磨磨细如箩过一样,做馅要用猪内腔两块板油,不能用五花油。石材选用赤水河水浇灌的赤水特产大葱,油选用关中菜子油,配韩城特产大红袍花椒等佐料。包子状如僧帽,肥而不腻,包底金黄,十里飘香。吃时再选用兴平特产辣椒面,菜子油制作的辣子油浇灌,回味无穷。
放眼全国市场包子,有驰名的北京庆丰包铺、天津狗不理、开封灌汤包、老台门、福旗源等,品种很多,但渭南人走到哪都喜欢吃一口渭南时辰包子。渭南时辰包子是渭南的经典早餐,佐料一桌配一碗辣子油,油选用渭南当地菜子传统作坊压制的油,辣子选用上等的兴平红辣椒面,再来一碗传统胡椒糊辣汤或者豆腐脑,那种感觉简直是活神仙。从小到大,学校门口街上只要有绝对要吃三四个百吃不厌。现在虽说各大城市偶尔都会有时辰包子,但是没有哪种渭南特有的佐料。渭南时辰包子像渭南人一样大而实,独树一帜的灌辣子油,而别的地方都是灌酱醋,但渭南时辰包子依然很受欢迎,凡是正宗的门口都车水马龙。
关中年前有个传统民俗,腊月二十三小年,二十四扫屋日……直到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蒸包子蒸馍。这天。家家户户都蒸包子。记得每年的这一天母亲会蒸包子,形似时辰包子,前一天晚上母亲拿搅托放到水盆里做引子,盆子放到炕上,经过一夜发酵,面发的鼓鼓的涨涨的,这时加入面粉,适量碱水,用手不停的揉揉光;接着做馅,拿提前买好的赤水大葱。豆腐洗好切好,倒在一个大盆哩,倒入盐、大红袍花椒粉、菜籽油搅匀;然后再揉一下,剁几个面块,用木杆杆开,就开始包了,每当回忆起做包子,就会想起童年快过年年前的幸福时光。包好后,父亲放到笼箅子上,端到太阳下面,过一会鼓起来了,烧水开始烧锅蒸包子。记得有一次母亲因为天冷太阳不好,晒了会包子就蒸,结果出来包子是青青,农村当地人把这种青馍都说成被鬼捏了被过路神吃了。据说是馍快熟了接锅盖前,都需要呼唤已故的长辈看不见的能看见的来吃新年包子。然后父亲回来了严厉的批评了母亲,时光倒流我记忆尤在。
现今,城市街面上的包子花样很多,包子。馍大都是用发酵粉泡大粉发酵,没有了农村蒸包子那种独特的味道,唯独渭南时辰包子有的还具备着传统的方法。包子食材选用赤水大葱的也少之又少,当年赤水大葱有个说法,“蒸包做馅不踏地,炒食葱花水上漂”,有个民谣孟源的风赤水的葱武功县的烧鸡公,步入经济社会,已失去了当年赤水葱的地方志。